霜冻是我国秋冬季节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就其形成的条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平流霜冻:它的发生与寒潮暴发有关。冷空气的大规模南下,造成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导致作物受到冻害。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出现这类霜冻的机会较多,特别是江汉平原,位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最易受害。
辐射霜冻:这类霜冻与地表、植被的夜间辐射冷却有关,一般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它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洼地、河谷、小盆地,冷空气在这些地方堆积,很容易造成冻害,故有“霜打洼地”之说,一般在丘陵或山区的低洼地带较为常见,且多在晚秋和早春出现。
湿合霜冻:它是平流和辐射综合影响的结果,一般多出现在早秋和晚春时节。这时正值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农作物的收割和播种阶段,霜冻的危害与全年的粮食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防霜冻的经验。现介绍几种简单方法。
灌水法:灌水,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近地气温2℃左右。小面积还可采用喷水法,在霜冻来前一小时,利用喷灌设备对作物不断喷水。因水温比气温高(初霜时期气温0℃时水温约15℃左右右),水在作物上遇冷释放热量,防霜冻的效果较好。
熏烟法:这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煤面、锯末、赤磷、废机油、硝铵或其它生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一小时或半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有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提高1-2℃。但这种方法成本高,污染大气,不适于普遍推广,只适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种子田、高产田、实验田等有价值的田间使用。
遮盖法:就是用稻草、麦杆、杂草、草木灰、尼龙等覆盖作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温度1—2℃。有些矮杆壮苗作物,还可以用土埋的方法,使作物不致遭到冻害。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小面积的经济作物或蔬菜地。
施肥法:就是在霜冻来临之前3—4天,在田间施上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既能提高地温,又能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提前做好预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