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在种植小麦的时候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是:1.随着大面积推广品种“春性化”,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后整地和播种的粗放操作,小麦生产随时面临冻害威胁。2.由于气候变暖,小麦生育后期的高温或干热风为害更加频繁,或因收获期遇雨导致穗发芽损失严重。3.抗御干旱、低温、晚霜、干热风、烂场雨等逆境的育种技术手段不足,育成品种对某一种逆境可能具有较强抗性,但不能同时具备在一个生长季节内不同生育阶段所需要的多种抗逆性,造成在不同年份不同天气条件下,小麦生产“抗灾夺丰收”的科技含量不高。 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肖世和等研究人员利用分子标记鉴定春化反应基因,选择该位点上表现隐性和冬性基因型,避免了抗寒性鉴定受连年暖冬和栽培条件影响产生的误差,并把对冬季冻害的抗性选择从表型鉴定深入到基因型分析。聚合灌浆期群体气冠温差大和直线期灌浆速率快的优良特性,培育灌浆速率快,千粒重热感指数一般在0.9以下,具有较好耐热和抗干热风性能的新品种。 抗逆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研发推广了“缩小行距和推迟春一水”栽培技术,即把播种行距从20~25厘米缩小到14厘米,把春季次肥水管理从返青期推迟到拔节期,在严重缺水、冬季冻害严重、后期常有高温、收获期时有烂场雨的黄淮海北部地区推广抗逆高产新品种,每亩可少浇1~2次水,节水30~50立方米,节支20~40元,实现了小麦抗逆高产稳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