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根结线虫病有哪些症状?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原因是什么?水稻根结线虫病用什么药剂防治?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水稻根结线虫病症状及危害 水稻根结线虫专一性寄生线虫,寄生在水稻和陆稻上。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的田块可减产50%以上。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1、水稻根部受害症状:水稻根尖初病时扭曲变粗,其后膨大,形成根瘤。根瘤初呈白色,多为卵圆形,坚实,逐渐增大变成长卵圆形,两端稍尖,色淡黄、棕黄、深棕、棕褐以至黑色,并逐渐变软。老熟根瘤大小7毫米×3毫米左右,腐烂时,外皮易破裂。病株上的根瘤数量,少的几个,多的几百个。 2、水稻穗部受害症状:水稻在抽穗和结实期,抽穗期病株矮小,叶黄,穗期短,穗数少,出穗较困难,常有半包穗或穗节包叶的现象。发病重的不能抽穗。结实期的病株穗短,结实少,秕谷多,结实率低。 3、水稻植株受害症状:由于线虫寄生稻根的影响,水稻地上部发生近似缺肥症状。幼苗期根瘤数目达到根数的1/3以上时,出现较明显症状。病苗纤弱,叶色变淡。移植后返青缓慢、长势差、发根迟、死苗多。分蘖期根瘤数量骤增,症状显著。症株矮小,根短,叶片均匀发黄,茎秆纤细,分蘖迟缓、分蘖力弱。 二、水稻根结线虫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稻根结线虫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病土壤和带病秧苗,可借水、肥、农具及人、畜传播。2龄幼虫侵入水稻根部,寄生在根皮和中柱之间,引起根部薄壁组织过度生长,形成膨大的根瘤。幼虫在根瘤内生长发育,经4次脱皮,发育变成虫。雌虫成熟后在根瘤内产卵,卵发育后,先在卵内形成初龄幼虫,幼虫脱皮1次,然后破卵而出,成为2龄侵染幼虫。2龄侵染幼虫陆续离开根瘤,活动于土壤和水中,侵入新根。在月平均温度26℃的情况下,完成上述循环共需27~28天。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可重复侵染多次。 稻根线虫只侵染新根,新根产生较多的时期,侵染较多。除秧苗外,主要的侵染时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分蘖期发根多,适宜侵染,受害重。另外,不同的品种,对线虫的抗侵染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一般沙土田发病较重,粘土田发生较轻。以酸性田发病较多,严重病田的酸碱度多在pH 5.4~6左右。将重病田的土壤酸碱度改变至pH 6.5~6.8左右,发病减轻。 2、一般水田发病重,旱地发病轻。连作水稻发病重,水旱轮作发病轻。连作稻田冬季浸水的病重,翻耕晒白的病轻。病田冬浸后,线虫数量增加,种植水稻后发病较重。 3、病田轮种旱作半年或冬季翻耕晒白或冬种旱作线虫数量减少,种植水稻后,发病也较轻。 4、对病田增施有机肥,能促进植株发根,有利生长,减轻受害。 5、在病田播种,秧苗发根3~4天后,线虫即开始侵入幼根寄生。在春季如秧期超过1个半月,夏季超过1个月,线虫可在根内完成其生活史,因而秧田的线虫数增多,随后种植水稻则发病重。 三、水稻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 1、严禁病苗传入无病区。病田增施石灰,线虫侵染明显减少,但施用时期十分重要,在水稻分蘖前使用才能收到保护新根减少侵染的效果。 2、稻田实行水旱轮作。收割水稻后,种植非寄主植物以减少虫源,减轻发病,这是最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发病田改冬季浸水为翻耕晒白或冬种旱作。严重发病田,宜采用水旱轮作,栽种花生、甘薯半年,可以大量减少土壤虫量,效果极显著。 3、药剂防治:主要以在秧田施用杀线虫剂为宜。施用10%克线磷每亩施3kg、或5%呋喃丹颗粒剂每亩1~2kg、或用92%巴丹药6000~8000倍液浸种48小时。此外,还可以施用米乐尔或益舒宝杀等杀线虫剂,培育无病秧苗。因为成本较高,大田暂还不宜提倡使用杀线虫剂。 杀线虫剂毒性都较高,因此,使用时要按高毒农药使用规则操作,注意安全保护。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0:40 , Processed in 0.05448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