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甘薯根腐病

2017-3-4 07:09|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145| 评论: 0

摘要: 症状 苗床、大田均可发病。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 ...

症状 苗床、大田均可发病。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际处能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F·B,分枝少,节间短,直立生长,叶片小且硬化增厚,逐渐变黄反卷,由下向上干枯脱落,最后仅剩生长点2—3片嫩叶,全株枯死。

病原 Fusarium solani (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称茄类镰孢甘薯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Nectria sanguea (Bolt) Fr.称血红丛赤壳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F.solani菌丝稀,呈茸毛或密绒状至絮状,具环状轮统,灰白色;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2、3细胞宽,分隔3—8个,明显。5隔者多,占89%,大小48.4—59.4×4.4—5.6(μm),分生孢子梗短,具侧生瓶状小便;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短杆状,梗较长,单细胞者多,大小5.5—9.9×1.7—2.8(μm);厚垣孢子生在大型分生孢子或侧生菌丝上,单生或两个联生,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1—11.0μm;菌核扁球形,灰褐色。N.sanguinea子囊壳散生或聚生,形状不规则,浅橙色至棕色或浅褐色,大小289—349×276-303(μm);子囊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大小12—14.4×4.8—6(μm)。此外有报道Fusariumjavanicum Koord称爪哇镰孢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本病系典型土传病害,但病残体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初侵染源,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病发生和流行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温度27℃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易诱发此病,连作地、砂土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南薯88号,济薯2号、10号,烟薯3号,徐薯2号、18号,烟薯3号、泰薯2号,鄂薯2号,海发5号,丰薯1号,南京92。郑州红4号,8148,济薯10号(78066)、济薯11号,鲁薯3号、鲁薯4号、鲁薯7号,短蔓红心王甘薯,皖84—559等抗病品种。

(2)适时早栽,栽无病壮苗,深翻改土、增施净肥、适时浇水。(3)建立三无留种地,培育无病种薯。(4)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绿肥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甘蔗白螟
症状 苗床、大田均可发病。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 ...
下一篇:甘薯软腐病
症状 苗床、大田均可发病。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 ...

相关技术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灌溉施肥中肥料的选用要点
  一般来说,用于灌溉施肥的肥料应满足以下条件:溶液中养分浓度高,田间温度下完全
灌溉施肥技术的优点
  灌溉施肥是指肥料随同灌溉水进入田间的过程,是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
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意义
  自化肥问世以来,就以其营养元素含量高、肥效快、增产效应明显、用量少、使用方便
平衡施肥的依据
  平衡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过去把这项技术叫做测土配方施肥
平衡施肥产生的原因
  化肥施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施用单一元素肥料到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由经验配方
什么是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
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用方法
  为了方便读者熟悉一些常用的叶面肥的施用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
作物叶面肥的施用技术要点
  叶面肥施用技术与方法是影响和制约叶面施肥效果的有效因素之一,因此,为提高叶面
影响叶面肥吸收的因素
  对于作物叶面吸收而言,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同的喷施时间,温度、湿度、光照、土
叶面肥的施肥原理
  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下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
叶面施肥的主要缺点
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具有诸多优点,但与根部土壤施肥供应养分相比,叶面施肥在应用中也存
采用叶面肥的优点
  喷叶面肥与根部土壤施肥相比,叶面肥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
益菌型叶面肥的特点
  益菌型叶面肥是利用与作物共生或互生的有益菌类,通过人工筛选培养制成菌肥,用于
肥药型叶面肥的特点
  肥药型叶面肥中,除了营养元素成分外,还加入一定数量和不同种类的农药或除草剂,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0-6 06:46 , Processed in 0.95028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