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棉花黄萎病

2017-3-3 02:25|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691| 评论: 0

报检植物:棉花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棉花黄萎病

中文名称:棉花黄萎病

中文别名:

病原中文名称:大丽花轮枝孢、黑白轮枝孢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目、淡色孢科、轮枝孢属

病害类型:真菌

地理分布: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发生

主要寄主:棉花、蚕豆等38科660种植物,其中农作物184种,杂草153种。大田作物包括向日葵、茄子、辣子、番茄、烟草、马铃薯、甜瓜西瓜、黄瓜、花生、菜豆、绿豆、大豆、芝麻、甜菜等,一般禾本科作物如水稻、麦类、玉米、谷子、高梁等不受侵害。

危害部位:维管束

传播因子:土壤、种子、病残体、肥料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国内检疫对象

危害地位: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从1891年美国首次发现到如今,已遍布世界各主要产棉区。我国于1935年在由美国引进斯字棉时传入,后随棉种调运不断扩大。1973年普查,全国枯、黄萎病发生面积36.98万hm2,占统计棉田的10%;1982年扩展到148.2万hm2,占当年植棉面积的31.26%;其中纯黄萎病田面积13万hm2,占病田面积的8.7%;截止20世纪80年代末,棉花黄萎病已遍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478个县(市)。进入90年代,黄萎病扩展速度更快,尤其1993、1995和1996年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大发生,有些重病田病株率高达80%~90%,并出现成片病株落叶成光秆的棉田,损失相当严重。据估计,我国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面积每年大约为266.7万hm2,占全国植棉面积的一半,重病田133.3万hm2,每年损失皮棉约为200万担。棉花黄萎病已成为我国棉花持续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

危害症状:

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生,开花结铃期达高峰。其症状主要分为如下类型。

普通型:

病株症状自下而上扩展。发病初期在叶缘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病斑逐渐扩大,从病斑边缘至中心的颜色逐渐加深,而靠近主脉处仍保持绿色,呈“褐色掌状斑驳”,随后变色部位的叶缘和斑驳组织逐渐枯焦,呈现“花西瓜皮”症状;重病株到后期叶片由下向上逐渐脱落、蕾铃稀少,后期常在茎基部或落叶的叶腋处长出细小新枝。开花结铃期,有时在灌水或中量以上降雨之后在病株叶片主脉间产生水浸状退绿斑块,较快变成黄褐色枯斑或青枯,出现急性失水萎蔫型症状,但植株上枯死叶、蕾多悬挂并不很快脱落。

落叶型:

这种类型症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都已发现,危害十分严重。主要特点是顶叶向下卷曲褪绿、叶片突然萎垂,呈水渍状,随即脱落成光秆,表现出急性萎蔫落叶症状。叶、蕾,甚至小铃在几天内可全部落光,后植株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

上述不同症状的黄萎病株,其根、茎维管束均变为褐色,但较枯萎病变色浅。

病原形态特征:

Verticilliumdahliakleb.称大丽花轮枝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目、暗丛梗孢科、轮枝孢属真菌。菌丝体初白色,后许多厚壁细胞组成黑色的近球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的微菌核,大小50~200μm×15~50μm。分生孢子梗轮状枝1~4层,每层3~4个分枝,全长110~130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大小2.3~9.1μm×1.5~3.0μm

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称黑白轮枝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目、暗丛梗孢科、轮枝孢属真菌。菌丝体开始白色,后形成粗而壁厚、分隔较密的暗褐色休眠菌丝,并可集结成暗色菌素。分生孢子梗轮状枝2~4层,偶有7~8层,每层1~7个分枝,多为3~5枝,长100~300μm或更长。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园形或长椭园形,大小3~10μm×2.5~5μm。

据陆家云等先生研究,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kleb.为我国棉花黄萎病的优势种。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在棉花上分离到黑白轮枝孢(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菌种。

病原培养性状:

病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长出白色或淡白色菌丝体。根据培养基中的菌落特点,可将菌落分为3种类型:即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

菌核型:在菌落上产生菌丝和大量的微菌核,菌落中间常为白色气生菌丝团,基质内布满黑色微菌核。

菌丝型:菌落上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培养2周后仍未出现黑色微菌核。

中间型:菌落上气生菌丝少,产生少量微菌核。菌落类型与致病性强弱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菌丝型菌株的致病性较弱或属致病性中等的类型,而菌核型和中间型菌株致病性较强,无论美国的落叶型T9,还是我国的落叶型VD8在培养性状上均为菌核型。然而宋晓轩(1996)在河南安阳发现严重落叶症状的菌系中存在菌丝型菌株,这方面有待继续研究。

据报道,在人工培养中随保存时期延长,微菌核的形成能力会逐渐减弱。黄萎病菌所产生的黑色素,可防止水解酶对微菌核的水解作用,对微菌核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病原生理特性:

大丽轮枝菌在10~30℃均可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33℃绝大多数菌株不生长,但有些菌株耐高温的能力较强,在33℃下仍能缓慢生长。由于微菌核具有厚壁,其内又含有大量脂肪,故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耐80℃高温和-30℃低温,所以一旦定殖下来,很难根除。微菌核萌发适温为25~30℃,在磷酸缓冲液中微菌核萌发的pH范围为4.2~9.2,在察氏培养基上培养18h后,微菌核的萌发率接近90%。土壤含水量为20%,有利微菌核形成;40%以上则不利其形成。

病菌生理分化:

棉花黄萎病菌变异性较大,常因环境条件影响而产生新的生理分化类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金峡谷棉区发现的T-1(后改为T-9)落叶型菌系,其毒力大于该地采集的SS-4非落叶型菌系10倍,是现今世界上毒力最强最危险的菌系。黄萎病菌存在0、1、2号3个生理小种,0号小种致病力弱,2号致病力强,1号致病力中等。我国根据10个菌系在海岛棉、陆地棉和中棉三大棉种9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不同,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型:

生理型1号:致病力最强,如陕西泾阳菌系,对所有鉴别品种都严重感染。

生理型2号:致病力最弱,如新疆和田及车排子菌系,对所有品种感染都很轻。

生理型3号:致病力中等,如河南安阳、河北栾城和永年、辽宁辽阳、江苏丰县、四川南部和云南宾川等菌系。

1983年在我国江苏南通发现了与美国T-1(T-9)菌系相似的落叶型菌株,目前在不少棉区都已发生。

病原致病机理:

该菌的致病性主要是产生致病毒素和导管堵塞所致。已经查明黄萎病菌所产轮枝菌素(VD-toxin)是致萎的主要原因,VD是一种蛋白质—脂类—多糖(PLP)复合物,其主要成分是酸性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分别为85.26%和14.74%。轮枝菌素对寄主体内CO2的固定、水的光解、辅酶I的还原等均起破坏作用,因而严重影响植株代谢,导致发病。关于导管堵塞,一是菌丝及分生孢子大量繁殖,二是病菌侵入寄主后,刺激邻近的薄壁细胞产生凝胶体、树胶和侵填体,三是病菌侵入后产生果胶酶,分解细胞和细胞壁中的胶状物质和果胶物质,引起组织解体,从而堵塞导管,影响植株营养与水分的吸收,导致发病。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微菌核在种子、棉籽饼、棉籽壳、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土壤、粪肥等处越冬,成为翌年初浸染源。病菌微菌核抗逆性强,能耐80℃高温和-30℃低温,土壤中可存活8~10年。病菌通过调运带菌棉籽和棉籽饼进行远距离传播。田间还可通过土壤、粪肥、病残体、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活动等途径传播。棉花现蕾后开始出现病株(6月底),发病晚于枯萎病,7~9月开花结铃期进入发病高峰。发病最适温度24~27℃,低于25℃或高于30℃发病速度缓慢,超过35℃则隐症。梅雨期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以及连作和有机质丰富的棉田发病重。大水漫灌、夏季多雨、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纯棉作区重于稻棉区。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发病重。

(2)田间病残体多易发病,土壤疏松、偏酸的田块易发病。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特别是大雨过后猛然骤晴,气温急剧升高,病害发展迅猛。

(5)地老虎、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前和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或移栽前要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5)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6)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种子,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7)大田直播的,要适时早播,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幼苗封行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的混配药剂。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并在台风、大雨过后,及时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及时剪空枝、打老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施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11)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12)保护无病区。做好检疫工作,严防病区扩大。

(13)选用、选育抗病品种。

二、物理防治:

用“二开一凉”温水(55~60℃)浸种半小时,或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可消灭棉种短绒带菌,效果很好。

三、生物防治:

(1)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12小时捞出晾干播种,(浸种时,药液要保持50~60℃)。

(2)喷淋或灌根:

2万亿活孢子/g特立克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四、、化学防治:

(一)种子消毒:

(1)40%多菌灵胶悬剂100~200倍液浸种24小时捞出晾干播种,

(2)取比重为1.8上下的浓硫酸放入砂锅等容器中加热到110~120℃,按1:10的比例慢慢倒入棉籽中,边倒边搅拌,等棉籽上茸毛全部焦黑时,用清水充分洗净,然后再用80%的抗菌剂402,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5~3倍加热至55~60℃后浸泡棉籽30分钟,可有效地杀灭棉种内、外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0g溶在25ml的10%稀盐酸中,对水975ml,再加0.39平平加(棉纺用渗透剂,也可用海欧牌洗涤剂替代)配成1000ml药液,再按每5kg棉种用药液17.5~20kg于室温下浸种24小时。还可把多菌灵配成0.3%悬浮剂于室温下浸种14小时。

(二)土壤消毒:

(1)铲除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对病株超过0.2%的棉田采取人工拔除病株,挖除病土,或选用16%氨水或氯化苦、福尔马林、90%~95%棉隆粉剂等进行土壤熏蒸或消毒。一般在6~7月发病高峰期以病株为中心,每m2内打深为20cm的孔25个,每孔中灌入氯化苦5ml共125ml,边灌边覆土踏实、泼水,防其蒸发,再用粗二二乳剂120倍液或含氨16%以上的氨水1:9溶液5L进行铲除,可消灭病点中的枯黄萎病菌,一般每m2病点灌药液45L。也可用90%~95%棉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3.6kg处理土壤。9~10月第二发病高峰期,均匀注入氯化苦原液90ml,能收到显著效果。对病株在0.2%~5%的轻病田主要采用种植无病、抗病或耐病品种基础上,采取无病土精加工棉种育苗移栽,可控制该病发生;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耐病能力,清除病残体。病株在5%以上的重病田,主要靠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及轮作等有效途径。

(2)用3%米乐尔或5%紫丹或10%克线丹或3%护地净或3%地下伏手颗粒剂1份+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干细土(30~50)份,拌匀后做播种后的覆盖土,或移栽前穴施。

(三)喷淋或浇灌用药:

(1)发病初期、盛期各灌根1次:

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防效80%~90%)

3%广枯灵500水剂倍液(苗床消毒)

0.5%OS—施特灵水剂500倍液

9.5%克黄枯3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劳K素植物生命肽800~1000倍液

50%使百功可湿形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l00ml,防效80%~90%。

(2)发病时喷雾:

用特效杀菌王1支(15毫升)加医用青霉素一支(80万~160万单位),加尿素5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加天威(氨基酸类)50毫升,加水30升混合喷雾,对重病田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效。

病虫害图片: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棉花红叶茎枯病
报检植物:棉花报检类型:病害检测认定:棉花黄萎病中文名称:棉花黄萎病中文别名:病原中文名称:大丽花轮枝孢、黑白轮枝孢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目、淡色孢科、轮枝孢属病害类型:真菌地理分布: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发生主要寄主:棉花、蚕 ...
下一篇:棉花角斑病
报检植物:棉花报检类型:病害检测认定:棉花黄萎病中文名称:棉花黄萎病中文别名:病原中文名称:大丽花轮枝孢、黑白轮枝孢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目、淡色孢科、轮枝孢属病害类型:真菌地理分布: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发生主要寄主:棉花、蚕 ...

相关技术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大棚春提早苦瓜栽培步骤
  苦瓜性喜温暖、不耐寒,但是经过适当炼苗,其适应性也很强。  大棚苦瓜栽培有春
日光温室越冬茬苦瓜栽培步骤
  日光温室越冬茬苦瓜栽培,在9月份播种培育嫁接苗,10月中下旬定植于温室,12月初
苦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要求  苦瓜源于热带,喜温,耐热不耐寒,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  苦瓜
大棚南瓜如何调整植株?
  大棚南瓜的调整植株主要包括吊蔓、留蔓、整枝、打杈、疏花疏果、留瓜、打顶等。大
南瓜种子处理方法
  把选好的南瓜种子在晴天暴晒2天,可明显促进发芽整齐。晒后的饱满种子放在50℃温
大棚冬季田间主要管理工作
  大棚冬季田间主要管理工作  1、肥水管理:冬瓜定植后要及时封盖好地膜,以利保
大棚冬瓜每亩需要施多少基肥
  建议在冬瓜定植前10天施肥整地,每亩撒施腐熟禽畜肥5000~6000千克,配施生物有机
大棚栽培冬瓜有什么优点?
  大棚冬瓜早熟栽培,比拱棚密闭栽培早上市30天,比常规栽培早上市50天以上。而且通
冬瓜的品种类型
  冬瓜按果实大小可分为小型瓜和大型瓜两类。  一、小型冬瓜  小型冬瓜雄花出现
冬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与光照  冬瓜性喜温,耐热、耐湿,对干旱有一定的耐力。温度在35℃以上
大棚厚皮甜瓜秋延后栽培步骤
  一、栽培季节  华北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厚皮甜瓜,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11月
大棚厚皮甜瓜春早熟栽培步骤
  厚皮甜瓜春早熟栽培,华北地区一般1~2月份育苗,定植在塑料大棚中,于春季或初夏
大棚薄皮甜瓜春早熟栽培步骤
  薄皮甜瓜春早熟栽培在冬季或早春育苗,定植在大棚中,于晚春或初夏开始收获上市。
甜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要求  甜瓜是喜温耐热作物,不耐寒,遇霜即死。生长适温为25℃~30℃,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7-7 14:29 , Processed in 0.98723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