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稻纵卷叶螟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有几种?防治稻纵卷叶螟有什么特效药?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危害 稻纵卷叶螟又叫稻纵卷叶虫、绑虫、白叶虫等。 稻纵卷叶螟幼虫吐丝将叶片做成管形虫苞,在苗内啃食上表皮及叶肉成白色条斑,白色条斑因失去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水稻分蘖,推迟生育期,增加瘪粒率,降低千粒重,造成减产。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不同时期、不同叶位、叶数、叶面积,产量损失不同。 稻纵卷叶螟危害减产规律是孕穗期大于分蘖期,分蘖期大于蜡熟期,剑叶受害大于倒二叶,倒二叶受害大于倒三叶,各生育期受害叶,三片大于两片,两片大于一片,被卷叶面积越大受害越严重。 二、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1、在适温下稻纵卷叶螟可多代连续繁殖,世代重叠发生,全国每年发生1~11代,分为5个大区。南海一般发生9~11代,主要为害代是第1~2代于2~3月为害早稻;6~8代于7~9月为害晚稻;岭南地区一般发生6~8代,主害代是第2代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害早稻;第6代于9~10月为害晚稻;江岭地区一般发生5~6代,主害代是第2代于6~7月份上旬为害早稻,第5代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害晚稻;江准地区一般发生4~5代,主害代7月至8~9月第2、3、4代为害早稻、中稻和晚稻;北方地区一般发生2~3代,主害代是第2代于7月中旬至8月为害中稻。1个世代历期1个月左右,5月份之前和9月份之后为35~40天以上。 2、在每年春季,稻纵卷叶螟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 3、稻纵卷叶螟一般在3月至4月上旬成虫迁入我国南海9~11代区。4月中旬至5月下旬,迁入岭南区和岭北亚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迁入岭北亚区和江南亚区,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迁入江淮区,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由江南亚区迁入江淮北部,由江淮南部迁入北方2~3代南部。2~3代区成虫羽化后,再迁至黑龙江等东北稻区。7~8月台风影响,岭北和沿江江南稻区成虫向南回迁,形成福建、广东南部、浙江温州的回迁虫源。北方稻区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有两次虫蛾迁出峰向南回迁。 4、稻纵卷叶螟发育适温为22~28℃,成虫盛发和卵盛孵期的两旬中,雨日10天左右、雨量100mm左右、温度25~28℃,相对湿度80%以上,则大发生。气温28.5℃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下,成虫死亡率94.4%,每天有4个小时气温35℃,相对湿度70%以下,初孵幼虫死亡率90%以上。 5、稻纵卷叶螟成虫白天多停伏在叶背,夜晚开始活动,有明显的趋光性和取食花蜜的习性。雌蛾的趋嫩绿选择产卵的特性,黄昏后7~12时产卵尤盛。卵散产于稻叶正背面和嫩叶鞘上。产卵量的多少取决于成虫羽化后有否取食花蜜作补充营养,一般1头雌蛾产卵40~50粒,多者可达150粒以上。成虫寿命6~17天,产卵期4~5天。 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多在稻苗心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和稻蓟马为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皮,呈白色短条状,吐丝纵卷叶尖1.5~5mm。3龄幼虫啃食叶肉呈白斑状,纵卷叶片虫苞长达10~15mm。4龄以上幼虫暴食叶片,仅残留表皮。老熟幼虫在稻丛下部枯叶鞘内、枯黄叶片稻丛之间、老虫苞里、新鲜叶片和田边杂草丛间叠苞结茧化蛹,或在土隙缝中化蛹。幼虫抗寒力很弱,温度0℃时幼虫经14小时死亡。蛹抗寒力也很弱,温度0℃时经16小时死亡。 6、稻纵卷叶螟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最易发生,特别是氮肥多,稻叶嫩绿,郁蔽度大,灌水深的田块,发生重。 三、稻纵卷叶螟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稻叶宽大质硬,表皮硅链排列紧密的品种;稻叶窄细挺直,主脉粗硬叶片色浅窄细的品种;或稻叶表面刚毛长成虫很少产卵的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适时适度烤田,促使水稻壮健叶挺,减轻为害。 2、稻纵卷叶螟寄生天敌对其控制作用比较突出,利用寄生天敌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用松毛虫赤眼蜂、澳洲赤眼蜂,在发蛾盛期,每隔2~3天放1批,连放3~5批,每公顷安置1800~2250个点,每公顷每次放225~450万头。 3、采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幼虫3龄前喷洒,效果最好。 药剂可选用: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2%特力克乳油800倍液,或50%杀虫双可溶粉剂700倍液,或80%杀虫单可溶粉剂1000倍液。 如您有更好的建议和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