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番茄细菌性枯萎病

2017-3-1 08:17|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328| 评论: 0

  报检植物:番茄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番茄青枯病

  中文名称:番茄青枯病

  中文别名:番茄囊果病、番茄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中文名称:青枯劳尔氏菌

  病原分类地位:细菌域、普罗特斯门、β普罗特斯纲、伯克氏菌目、伯克氏菌科、劳尔菌属

  病害类型:细菌

  地理分布:全国各地

  主要寄主:豆科、茄科、姜科、旋花科、葫芦科的番茄、茄子辣椒、花生、甘薯、罗汉果、豇豆、菜豆、向日葵、萝卜等多种植物,但,不使西瓜、木薯发病。

  危害部位:茎基部维管束

  传播因子:病残体、土壤、马铃薯薯块,种子和病株制作的肥料、饲料及其加工厂的流水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苗期一般不发病,定植后植株长至30cm高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顶部嫩梢及叶片白天蔫萎下垂,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如此反复,几天后,全株叶片也缺水蔫萎下垂,7天左右植株枯死。田间湿度大时,致死时间长些,若遇上土壤干燥,气温增高,病株蔫萎致死时间更短。死时植株仍然保持绿色,仅叶片色泽变淡,枝叶下垂。发病株下部茎表皮变得粗糙,有时会长出不定根。用小刀横切茎部,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可见乳白色黏液渗出,这是青枯病的典型病状,可与真菌性枯萎病相区别。简易检验青枯病的方法:切取病茎一小段,撕去皮层,垂直置于玻璃管中,注人清水,高出病茎水面2~3厘米即可,静置5~6分钟后,即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并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

  发病中心株在田间呈不均匀多点分布,还会扩大侵染范围,感染相邻健康株。

  病原形态特征:

  RalstoniasolanacearumYabuuchietal.[=Burkholderiasolanacearum(Smith)Yabuuchietal.=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ith].称青枯劳尔氏菌,属:细菌域、普罗特斯门、β普罗特斯纲、伯克氏菌目、伯克氏菌科、劳尔菌属细菌。短秆状,单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μm×(0.5~0.8)μm,极生鞭毛1~3根。

  病原生理特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最适温度30~37℃,最高41℃,最低10℃:,致死温度52℃,10分钟,不耐干燥及淹水,适宜的pH为6.6,适应范围为6~8。

  病原培养性状:

  在马铃薯或牛肉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乳白色,近圆形,光滑,稍隆起,不产生荧光色素,培养7~10天后菌落渐变褐色,培养基黑褐色。

  青枯拉尔氏菌具明显变异性。在复合培养基上可产生野型(具致病性)与变异型(无致病性)两种菌落:当培养基(牛肉质、蛋白陈、葡萄糖、琼脂)中含0.05%氯化三苯基四氮哇(TZC)或其他培养基上于30℃培养36~48h后,野生型菌落较大,多在2~5mm以上,边缘白色,中央粉红色,有环状螺纹;变异型菌落很小,1mm左右,边缘浅蓝色或白色,中央暗红色。

  浸染循环:

  病原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或在马铃薯块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甚至6年之久,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其发育温度为10~40℃,最适发育温度为20~30℃,耐pH值6~8,最适酸碱度pH值6.6,致死温度为52℃10分钟。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干湿不均、土壤潮湿含水量大易发病;温暖、高湿、多雨,特别是连阴雨过后猛然骤晴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4)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5)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移栽时汰除病、弱苗。

  (7)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9)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

  (10)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1)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2)嫁接防病,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可减轻病害。

  二、物理防治:

  用52℃恒温水浸种20分钟后,捞出晾干,催芽播种。

  三、生物防治:

  (1)浸种:

  用0.1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康地蕾得)细粒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后催芽播种。

  (2)定植时穴施或发病时灌根:

  0.1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康地蕾得)细粒剂500倍液(青枯病流行地区在定植时穴施,并在开花或发病初期灌根,每株500~1000ml,效果较好)

  72.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10%抗菌剂401乳油50O倍液

  1%中生菌素水剂600倍液

  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四、化学防治:

  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7%丰护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60%琥.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60%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株500~1000ml,隔7天灌根1次,连续浇灌2~3次。

  

  注意事项:该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病,防治效果不理想。如果是青枯病流行地区,可在定植时作定根水浇一次,以后10天浇一次,连续浇3~4次。

  

  详情请阅:《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第二版“豆科、茄科及其它植物青枯病”

  

  

  本站声明:本检测仅供参考,不承担任何承诺与责任。如需确认,请与当地植保站联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番茄条斑病毒病
  报检植物:番茄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番茄青枯病   中文名称:番茄青枯病   中文别名:番茄囊果病、番茄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中文名称:青枯劳尔氏菌   病原分类地位:细菌域、普罗特斯门、β普罗特斯纲、伯克氏菌目、伯克氏菌科、劳尔菌属   ...
下一篇:番茄尖镰孢枯萎病
  报检植物:番茄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番茄青枯病   中文名称:番茄青枯病   中文别名:番茄囊果病、番茄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中文名称:青枯劳尔氏菌   病原分类地位:细菌域、普罗特斯门、β普罗特斯纲、伯克氏菌目、伯克氏菌科、劳尔菌属   ...

相关技术

最新评论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大棚春提早苦瓜栽培步骤
  苦瓜性喜温暖、不耐寒,但是经过适当炼苗,其适应性也很强。  大棚苦瓜栽培有春
日光温室越冬茬苦瓜栽培步骤
  日光温室越冬茬苦瓜栽培,在9月份播种培育嫁接苗,10月中下旬定植于温室,12月初
苦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要求  苦瓜源于热带,喜温,耐热不耐寒,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  苦瓜
大棚南瓜如何调整植株?
  大棚南瓜的调整植株主要包括吊蔓、留蔓、整枝、打杈、疏花疏果、留瓜、打顶等。大
南瓜种子处理方法
  把选好的南瓜种子在晴天暴晒2天,可明显促进发芽整齐。晒后的饱满种子放在50℃温
大棚冬季田间主要管理工作
  大棚冬季田间主要管理工作  1、肥水管理:冬瓜定植后要及时封盖好地膜,以利保
大棚冬瓜每亩需要施多少基肥
  建议在冬瓜定植前10天施肥整地,每亩撒施腐熟禽畜肥5000~6000千克,配施生物有机
大棚栽培冬瓜有什么优点?
  大棚冬瓜早熟栽培,比拱棚密闭栽培早上市30天,比常规栽培早上市50天以上。而且通
冬瓜的品种类型
  冬瓜按果实大小可分为小型瓜和大型瓜两类。  一、小型冬瓜  小型冬瓜雄花出现
冬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与光照  冬瓜性喜温,耐热、耐湿,对干旱有一定的耐力。温度在35℃以上
大棚厚皮甜瓜秋延后栽培步骤
  一、栽培季节  华北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厚皮甜瓜,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11月
大棚厚皮甜瓜春早熟栽培步骤
  厚皮甜瓜春早熟栽培,华北地区一般1~2月份育苗,定植在塑料大棚中,于春季或初夏
大棚薄皮甜瓜春早熟栽培步骤
  薄皮甜瓜春早熟栽培在冬季或早春育苗,定植在大棚中,于晚春或初夏开始收获上市。
甜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要求  甜瓜是喜温耐热作物,不耐寒,遇霜即死。生长适温为25℃~30℃,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7-4 06:02 , Processed in 1.04253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