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归根腐病症状: 当归根腐病又名当归烂根病。危害根、茎。发病植株根部组织初呈褐色,进而腐烂成水浸状,只剩下纤维状空壳。茎呈褐色水渍状,地上部分生长停止,植株矮小。叶片上出现椭圆形褐色斑块,严重的叶片枯黄下垂,终整株死亡。 罹病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地下部根尖和幼根初呈褐色水渍状,随后变成黑色病斑,逐渐脱落。主根成锈黄色,腐烂,只剩下纤维状物,记忆从土中拔起。地上部罹病初期植株矮小,变黄,严重时枯萎而死。往往与当归茎线虫病混合发生。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田土壤内和种苗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6~7月为害较重,7~8月达到发病高峰,9月因气温下降,病势逐渐减轻。病菌在土中分布多集中在耕作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地下害虫活动频繁,根部伤口多,利于发病。灌水过量和雨后田间积水,根系发育不良等因素均加重危害。连作也会加重病害发生。 3、影响因素: 燕麦镰刀菌在田间是普遍存在的,不仅见于土壤和发病植株,在良好植株的根茎和种子中也常发现,但未形成病害。这说明有了病原菌只是具备了发病的因素之一,能否致病,还要看有无发病条件。为此,我们对不同发病地段的土壤进行了比较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温和微酸性的土壤中,发病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一结果和广大药农认为在低湿积水地段当归根腐病严重的说法相一致。这说明较大的土壤湿度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大湿会导致发病率迅速增高的原因主要是: 1)、大湿有利于病菌抱子的大量萌发和菌丝的迅速生长,增强致病力 2)、大的土壤湿度会引起根部迅速吸水而涨裂,造成病菌入浸的途径 3)、由于根部积水,形成缺氧环境,使根系的正常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不利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根部的抗病力,有利于病菌的入浸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率便大大增高。病原菌入浸后,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分生抱子和菌丝,分解吸收机体,并分泌毒汁,导致寄主根部腐烂,植株枯死。 4、防治措施: 土壤经过处理,并配合以高垄栽植,都会大幅度的降低发病率。这主要是由于减少了病原菌和对病原菌的大量发生创造了不利的环境所改。 1).选好种苗:带菌种子是病原菌的来源之一。故在采种时应注意淘汰病株。苗子在冬季贮藏期间,往往由于方法不当或保管不善,会促进病原菌的发生和发展。故在栽种时,应严加选择,对病苗坚决淘汰。 2)、选好地段:当归栽种地应选沙质壤土、透水性和排水性良好,不能速作,易感染根腐病的洋芋地不宜轮作。 3)、高垄栽种:高垄栽种地段,不易积水,土壤含水量适中,通气条件良好,pH值较 高,形成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而不利病原菌发生的土壤环境。 4)、耕作措施: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病穴。基地应控制在2O(]hm。左右,实行“麦类一豆类一当归”轮作倒茬,强化前茬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有效降低当归田虫口密度和病原菌基数。深耕细耙,田间杂草和根茬,破坏病虫越冬和滋生场所。推行高温堆肥,让有机肥在72~75C高温下充分腐熟和杀死携带的病原菌、有害虫卵、幼虫及杂草种子。 5)、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保墒。当缓苗后叶片开始扩展,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 罹病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地下部根尖和幼根初呈褐色水渍状,随后变成黑色病斑,逐渐脱落。主根成锈黄色,腐烂,只剩下纤维状物,记忆从土中拔起。地上部罹病初期植株矮小,变黄,严重时枯萎而死。往往与当归茎线虫病混合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