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蛴螬对山药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控制蛴螬的发生量,是保证山药质量和产量的必要措施。 山药蛴螬发生规律 蛴螬在崇明地区年发生1代,卵历期为10天左右,每雌虫平均可产卵40粒左右,1~2龄幼虫期25天左右,3龄幼虫期长达280天。经崇明各测报点观察,每年4月初出现少量蛴螬,5月中旬蛴螬成虫(金龟子)出土量骤然增加。崇明县测报数据统计表明:蛴螬成虫高峰时期主要在5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虫量逐渐减少,9月上旬以后诱虫量明显降低。 山药蛴螬生活习性 蛴螬体长30~45cm,全体多皱,具有假死性,静止时体呈“C”形,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3对。幼虫老熟后,在土表20~30cm深处作土室,经预蛹期后化蛹,预蛹期13天,蛹期9天。当土表温度降至6℃以下时,蛴螬可下潜到30~70cm深处土中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假死性、飞翔能力强的特点,夜间取食,取食具有选择性,对杨树、梨树等比较偏好。但具有异地选择产卵习性,产卵时一般在土壤内10cm位置进行,幼虫孵化后在土中越冬。 山药蛴螬危害特点 蛴螬是各地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取食山药的地下部分,咬断山药根、茎,造成山药枯死,啃食块茎、块根等。1~2龄的蛴螬一般在地表10cm以内觅食,以山药幼嫩的侧根系取食,对山药的前期生长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地面山药的茎叶枯死。蛴螬进入3龄后,因食量骤增,开始下潜觅食,危害山药的主根,老熟后以山药的茎块为主要食源,造成山药的产量和质量的严重损失。 田间调查:蛴螬在4~7月对山药的危害从地表看并不明显,但对山药地下部分幼嫩的根系破坏极大。因此蛴螬前期不注重防治,会使田间的基数迅速增加,蛴螬到了3龄后适应环境能力增强就更难防治。进入7月以后,由于大部分蛴螬均进入了3龄阶段,取食量骤然增加,在肥沃的山药土壤,食源充足,危害十分明显,严重时可导致绝收。 山药蛴螬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在山药定植前,可以采用40%辛硫磷颗粒剂或微胶囊,在定植穴内进行撒施或喷施,施药后立即覆土,药效可持续1~4个月。 2.合理使用农药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蛴螬发生高峰期间,用4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田间喷浇(辛硫磷见光易分解,在多云、阴天或傍晚前进行防治),可达到灌喷联防的目的。或667平方米用辛硫磷颗粒剂800~1000g,进行条施,施后立即浅锄,并浇水促溶,该处理也明显有效降低山药田间蛴螬的虫口数量,同时也可达到灌喷联防的目的。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9:04 , Processed in 0.76182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