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害会危害叶片及果实,出现水渍状斑点,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造成黄瓜的产量严重下滑,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用药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那么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有哪些?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该如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用什么药?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真叶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黏液。干燥时病部开裂。茎及叶柄仁的病斑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潮湿时产生菌脓,后期腐烂,有臭味。瓜条染病,初期产生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病菌侵入种子,致种子带菌。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
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tymoms称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属细菌。病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由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上发病。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塑料棚低温高湿利于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日光温室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水珠下落,或结露,飞溅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黄河发北地区露地黄瓜,每年7月中旬为角斑病发病高峰期,棚室黄瓜4-5月为盛期;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4-5月为发病盛期。病源菌的生长温限4-39℃之内,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若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则发病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培育无病种苗,用新的无病土育苗;保护地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露地实施避雨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结束后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
种子处理。用50%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新植霉素200mg/kg浸种l小时,沥去药水再用清水浸3小时;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生态防治。及时调节棚内温湿度,上午棚温控制在28-30℃,湿度60%-70%,棚温超过30℃时放风;下午温度20-24℃,湿度60%左右;傍晚20℃时盖膜;上半夜温度在15-20℃,湿度低于85%;下半夜温度12-15℃,湿度90%左右。浇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阴雨天不浇水。当外界夜温不低于15℃时。同时,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提高黄瓜抗病能力。
田间发病后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唑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6.2%氧化亚铜 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及药剂防治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上的危害症状与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症状相似,所以给选择防治措施带来一定困难,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菜农要及早采取措施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