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菌核病:大蒜真菌类疾病,主要为害近地面假茎基部或贮存的鳞茎。严重时影响大蒜的产量和质量。 大蒜菌核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蒜菌核病 病原中文名:大蒜核盘菌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大蒜 主要为害部位:鳞茎,茎基部 大蒜菌核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近地面假茎基部或贮存的鳞茎。病初呈水渍状,出现圆形小点,后发展为不规则状,致假茎变为黄褐色腐烂或倒折;干燥条件下,病部发白易破碎蒜瓣露出,在病部可见薄片状黑褐色菌核8~23个或更多,致鳞茎萎缩,影响产量和质量。 大蒜菌核病-病原形态特征 菌核薄片状或豆瓣状,大小3~18毫米,黑色,表皮光滑,切片外层细胞黑色,内层具无色菌丝交织,萌发时菌核上长出子囊盘1~14个,多为4~5个,盘柄棕黄色,平滑;子囊盘浅红褐色,直径0.4~8毫米,子囊和侧丝整齐地排列在子囊盘上。子囊圆柱形,基部细狭,大小170~242×7~16微米,内含长椭圆形的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具隔,无色,两端钝圆,大小12~20×7~10微米。 大蒜菌核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蒜种上越冬,豆瓣状菌核可在土中存活10~13个月,在砂中可萌发30%左右,该病在河南间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