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属鞘翅目,象甲科。为害烟草、棉花、玉米、花生、马铃薯、辣椒、甜菜、瓜类、豆类、麻类、紫穗槐、洋槐、桑、加拿大杨等。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以成虫于5~6月间为害烟草,取食烟叶,造成缺刻,严重的把整株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10毫米,灰黄色,有光泽,密被灰白色鳞片。头部和喙密被金黄色发光鳞片,喙粗且宽,具纵沟3条,触角柄节较长,末端3节膨大呈棍棒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鞘翅卵圆形,中间有一白色横带,每一鞘翅具10条刻点沟,中部有褐色云斑。后翅退化。足腿节膨大,前胫节内缘具一列齿突。 卵 长约1毫米,宽0.4毫米,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乳黄色。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约1.5毫米,近老熟时约14毫米,乳白色。头部米黄色。 蛹 长9~10毫米,长椭圆形,乳黄色。后足为鞘翅覆盖,鞘翅达于后足第3附节基部。尾端向腹面弯曲,其末端两则各具一刺。 生活习性 成虫不能飞,4月中下旬从土内钻出,群集于幼苗取食。成虫主要靠爬行移动。5月下旬开始产卵,成虫把叶片沿从两侧向内折合,将叶黏成饺子形,卵产于折叶内,毎雌平均产卵702粒,每次产卵数十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6月下旬陆续孵化,孵化后落地,钻入土中。幼虫期生活于土内,取食腐殖质和须根,对幼苗为害不大。随温度下降,幼虫下移,筑土室越冬。翌春越冬幼虫上升表土层继续取食,春季中午前后活动盛,夏季在早晨、傍晩活动,中午高温时潜伏。6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 病原物 (1)形态: ①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1334~1814)微米×(14~20)微米,顶部具分枝1~2个,分枝顶端着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似葡萄穗状。 ②分生孢子。圆形或近圆形,单胞,大小(8.3~14)微米×(8~12)微米。 (2)特性:病菌发育适温10~23℃,30~32℃,4℃,适湿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核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春天,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有时亦可直接产生孢子。发病后,病部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扩散。 发生因素:低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发病。植烟密度过大,烟田排水不畅时发病重。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东北地区毎2年发生1代,浙江一年发生1代。 (2)越冬及虫源:2代区第1年以幼虫越冬,翌年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大都在60~8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幼虫在40厘米左右的土中越冬,均在耕作层以下。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09:04 , Processed in 0.76409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