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叶蝉是同翅目,叶蝉科。俗称棉叶跳虫、棉浮尘子、二点浮尘子、茄叶蝉等。该害虫在国内各省分布相对较广。特别是在黄河流域、西南棉区虫量大,为害重。寄主棉花、茄子、马铃薯、豆类、白菜、烟草、番茄、甘薯、空心菜、南瓜、芥菜、萝卜、木棉、木芙蓉、锦葵、向日葵、芝麻、桑、葡萄、柑桔等3l科77种。 棉花棉叶蝉的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在叶背吸取棉花汁液,叶受害后,先是叶片的及边缘变黄,并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大。为害严重时,叶及边缘由黄变红,后期还会由红变成焦黑色,叶片卷缩畸形,植株矮小,枯死。棉叶蝉除直接为害外,还传播病毒病。 棉花棉叶蝉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mm左右。头、胸部黄绿色。头冠中长与复眼间宽接近相等;头冠淡黄绿色,在近前缘处有2个小黑点,黑点周围环绕白色纹。复眼黑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区具3个白色斑点,后缘中央另有1个白点。小盾片黄色较深,盾片基部中央,二基侧角及侧缘各有1个白色斑点。前翅黄绿色透明,端部色略灰暗,在端部近爪片末端处有1个明显的小黑色斑点。体腹面包括各足皆为淡黄绿色,各胫节末端及跗节黄绿色,背面黄色较浓。雄虫腹面尾节的中央处,两旁各具一块狭长并密生细毛的下生殖板。本种体色变化很大,有些个体甚至微带黄褐至红褐色。卵长0.7mm,宽0.15mm,长肾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后逐渐变为淡绿色。若虫一龄若虫体长0.8mm,口器长达腹部第七节,中、后胸两侧各有1个乳状突起的翅芽。二龄若虫体长1.3mm,口器长达腹部第五节末端,前翅芽伸至后胸末端,后翅芽长达腹部第二节前缘。三龄若虫体长1.6mm,口器长达腹部节,前翅芽伸至腹部节末端,后翅长达第二腹节末端。四龄若虫体长1.9mm,口器长达后胸末端,前翅芽伸达第二腹节末端,后翅芽长达第三腹节前端。五龄若虫体长2.2mm,口器长达中胸后部,前翅芽伸至第四腹节,后翅芽长达第四腹节末端。 棉花棉叶蝉的生活习性: 南京年生8—9代,湖北12—14代,广东1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和卵在茄子、马铃薯、蜀葵、木芙蓉、梧桐等的叶柄、嫩尖或叶脉周围及组织内越冬。在湖北、广东等地冬季仍见成虫在豆科作物上繁殖。5月中旬至11月是为害期,其中尤以10一11月上旬为害重。成虫白天活动,在晴天高温时特别活跃,有趋光性,一受惊扰,迅速横行或逃走。一、二龄若虫,常群集于靠近叶柄的叶片基部,成虫和三龄以上若虫一般多在叶片背面取食,喜食幼嫩的叶片,夜间或阴天常爬到叶片的正面。在28—30℃下卵历期5—6天;若虫期5.6—6.1天;成虫期15—20天。6℃以下进入休眠状态。 棉花棉叶蝉的防治方法: 棉叶蝉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压低发生基数和防治其他棉花害虫时进行兼治为重点。 (1)农业防治 冬、春季结合积肥,田边、沟边杂草;选种叶片多毛、毛长的抗虫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促进棉花健壮生长,提高抗害能力。 (2)化学防治 一般发生年份可结合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等进行兼治。若发生数量达70头/百叶以上或棉叶已经受害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叶蝉散粉剂或5%甲奈威粉剂30 kg/hm2,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或25%伏杀磷乳油1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20%扑虱灵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等。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14:04 , Processed in 0.66003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