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凹胫跳甲昆虫名,为鞘翅目,叶甲科。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河南、湖北、江苏、福建等地。是谷糜、高粱、小麦、陆稻等粮食作物苗期的重要害虫。成虫食叶成白色纵条,使叶面破裂;幼虫孵化后从苗茎基部蛀入,3天后使心叶卷扭渐变干枯。在谷苗高 6.5~30 厘米时,大部枯心苗是由粟凹胫跳甲造成。 粟凹胫跳甲形态特征 粟凹胫跳甲成虫 体长2.5~3mm,宽1.5mm。体椭圆形,蓝绿至青铜色,具金属光泽。头部密布刻点,漆黑色。触角11节,第3节长于第2节,短于4、5节。前胸背板拱凸,其上密布刻点。鞘翅上有由刻点整齐排列而成的纵线。各足基部及后足腿节黑褐色,其余各节黄褐色。后足腿节粗大。腹部腹面金褐色,可见5节,具有粗刻点。 粟凹胫跳甲卵 长0.75mm,长椭圆形,米黄色。 粟凹胫跳甲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5~6mm,圆筒形。头、前胸背板黑色。胸部、腹部白色,体面具椭圆形褐色斑点。胸足3对,黑褐色。 粟凹胫跳甲蛹 裸蛹长3mm左右,椭圆形,乳白色。 粟凹胫跳甲发生规律 吉林南部年生1代,少数2代,以成虫在表土层中或杂草根际1.5cm处越冬。内蒙古、山西雁北、宁夏固原年生2代。翌年5月上旬气温高于15 C时越冬成虫在麦田出现,5月下旬、6月中旬迁至谷田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入***代幼虫盛发期,一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产第二代卵,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于8月下旬出现,10月入土越冬。河北衡水、河南开封年生2~3代。成虫能飞善跳,白天活动,中午烈日或阴雨天气多潜伏在叶背或叶鞘及土块下,喜食谷子、糜子叶面的叶肉,仅残留表皮,形成白色纵纹,严重的致叶片纵裂或干枯。成虫一生交尾多次,可间断产卵,多把卵产在谷子根际表土中,少数产在谷茎或叶鞘及土块下,每雌虫一生可产100粒卵,卵期7~11天,初孵幼虫喜欢为害6~10cm高的谷苗。每株有虫1~2只.幼虫孵化后沿土表爬行至谷茎的基部,蛀入谷茎基部为害,受害谷苗心叶萎蔫,形成枯心苗,别予粟灰螟。幼虫共3龄,历期10~15天,老熟幼虫从谷苗近地表处咬孔钻出,在谷株附近钻入地下2~5cm土中作土室化蛹。蛹期8~12天。气候干旱少雨的年份、早播春谷、重茬谷子易受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