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逐渐升高,降雨较为频繁,高温多湿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白粉病发生、传播。用药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尽量提前进行预防,错过防治适期用药防效会下降,小麦发生白粉病用药越迟小麦叶片受害越重,对产量的影响越大。
小麦白粉病危害症状 小麦从幼苗到成株,均可被小麦白粉病菌侵染,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部起初出现分散的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严重时可覆盖整个叶片,霉层增厚可达2mm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灰色乃至褐色,并散生黑色颗粒。在初期被害叶片霉层下的组织无显着的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褪绿,变黄乃至卷曲枯死,重病株常矮而弱,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 小麦白粉病发病条件 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春麦区,除来自当地菌源外,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 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 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施氮过多,易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 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 小麦白粉病防治措施: 小麦白粉病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和栽培措施为辅,对白粉病要做到防重于治的植保理念。 1、种植抗病品种:是十分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2、栽培防病。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钾肥的科学搭配。湿度较大地块,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利于麦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麦收后要及时深耕灭茬,清理病残体和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 3、种子处理:在麦苗发病较多的地区,可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拌种,能有效地控制麦苗发病,减少越冬病菌,并能兼治苗期锈病及各种黑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