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田间作业传播。灰霉病是被葡萄孢属的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主要危害植物花、叶片和果实,在低温高湿(温度为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严重时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灰霉病的危害 果实为青果时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叶片呈灰褐色,叶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叶片的病、健部分交界分明。 没有有效措施彻底切断灰霉病传染源;病原菌侵入后,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即使喷施药剂,也不能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灰霉病的产生 1、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型向内扩展,后期生有灰霉枯死。 2、植株上部叶柄及嫩茎发病,病部缢缩,其上密生灰霉。 3、病菌多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侵入,蘸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 4、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或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后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 5、病果上灰霉层为分生孢子,借气流进行再侵染。 灰霉病发病特点 1、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2、果穗膨大期浇水后是烂果高峰期。 3、存活能力强。分生孢子在自然条件下经138天仍有萌发能力;借气流可远距离传播。 4、侵染时间长。灰霉病在植株生长衰弱更易感病,而进入结果期恰恰是植株长势差的时候,从幼果期到生长后期均易发病。 5、扑杀难度大。该菌是寄生性较弱的病菌,腐生性较强,存在于棚内各个角落,很难只喷几次药将灰霉菌消灭。 发病条件 1、发病条件: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时易发病。 2、初侵染源: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春季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 3、传播途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1、选择晴天上午采取浇暗水,小水的措施。(记得抓暖头冷尾) 2、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枯枝烂叶及时带出田外深埋。 3、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可以在早上揭草苫后及时拉开风口5~10分钟进行换气,排湿。 4、在用药上一定要采取和软腐病一起进行防治。可以用腐霉利+乙蒜素;霉嘧胺+农用链霉素等进行防治。在缺钙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入硝酸钙,螯合钙等钙肥。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5:11 , Processed in 1.35705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