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虫害中十分难防治当属二化螟,发生程度及抗药性逐年加重,为害周期加长,通过幼虫蛀食水稻,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或虫伤株等症状,严重的田块会被螟虫吃得大片倒伏。 抗药性上升 据二化螟抗药性监测看,当前不同地区的二化螟对主要防治二化螟的杀虫剂(阿维菌素、有机磷、氯虫苯甲酰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抗药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使用药剂,包括盲目选药、随意加大用药量、喷药液量不足(无人机施药、钓鱼竿式施药)、不注重轮换用药等。当前阿维菌素是防治二化螟的主打药剂,长期高剂量、多次使用,二化螟对其逐渐有了适应性,表现出抗性迅速上升,以致于若没选好药剂便出现失治现象。同时,存在部分农民不关注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既要选实惠药,又不按照时间打,随后还将防效差的责任归于农药不行。 世代重叠多 受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螟虫孵化期拉得长,幼虫龄期差异大,从2代螟虫开始,2-4代世代重叠现象多,防治较为困难。 世代重叠多的原因: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早稻、再生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均有,水稻播种期长,生育期参差不齐,桥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辗转为害;其次,越冬代虫龄跨度大(不完全4代)、秸秆还田的深浅、稻田翻耕沤田时期均会影响二化螟化蛹、羽化时间,导致1代二化螟发育进度不整齐。 综合防治对策 当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随着二化螟对阿维菌素、有机磷、氯虫苯甲酰胺等主流药剂产生抗药性,药剂防治已进入缺乏高效对口药剂的困境,而要研发一个新成分出来谈何容易,所以面对抗性害虫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将农业防治、诱控措施、化学农药等协调运用。 1、农业防治 ①水稻规模化种植逐年增多,建议调整种植方式,宜成片成季种植,播种期前后相差不大,减少桥梁田、插花田,便于统防统治控制二化螟发生。 ②深水灭蛹,稻田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10日前)进行耕沤治蛹,包括准备种植一季稻的田块,耕后灌水浸泡一个星期,尽量超过10天。 ③低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采取此措施对水稻收割机有要求,需选用对秸秆有粉碎作用的收割机,而且会影响收割机的收获速度,于收割机操作人员不利。 ④在田埂种植有驱虫诱虫效果的植物,如香根草、芝麻、大豆等 2、诱控措施 诱控措施主要有灯光诱杀、性引诱技术,一般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会安装振频式杀虫灯,成本较高;性引诱技术的适用性广,成本低,可用于监测二化螟发生,合理使用也可降低二化螟基数。 3、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前提是要加强田间观察,应经常下田看田间枯鞘、枯心苗、白穗的情况,判断田间基数多寡、虫龄大小,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配药。 为了高效防治二化螟,采取以下防治建议: 1、秧苗期打好送嫁药。送嫁药一般在移栽前7-10天左右用,秧田送嫁药宜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虱螨脲等持效长、有杀卵防低龄幼虫的药剂。 2、抓准防治关键时期,科学合理混配药剂。一般卵孵化后幼虫对药剂相对敏感,因此在卵孵化盛期是防治关键时期;或枯鞘率达3-5%时,出现枯鞘说明幼虫钻蛀为害,需用药控制,可考虑少量枯心时防治。另外,考虑到虫龄发育进程差异,要注意观察蛾蜂发生情况,若有几个蛾蜂,可按“压前峰控后峰”策略防治。在蛾蜂次数多或基数大的田块,建议间隔7天连打两次药,减轻后期防控压力。 防治药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铃脲、阿维·甲氧虫、阿维+虱螨脲、三唑磷·毒死蜱、乙多·甲氧虫等,有的甚至用阿维菌素+虱螨脲+有机磷的多元配方,以此提高杀卵作用。若是采取无人机飞防施药,不宜选用有机磷类农药。 3、注意事项:①早播早栽的稻田宜早防治,迟播迟栽的要晚防治。②将不同作用靶标农药进行轮换使用及混配使用,避免抗性上升太快。③加强抗药性管理,在高水平抗性地区不宜再用或少用此种药剂。④添加高效助剂,如有机硅,能增强渗透、扩展能力,或凌空飞度,能增强作物吸收、传导的助剂。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16:36 , Processed in 1.02038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