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发生低温冷害,主要是受水温影响大,因为水稻生育前期是营养生长期,气温高水温随着也可提高,气温降低水层尚有调温的作用。所以井水灌溉地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井水水温以避免低温冷害的发生。 井水综合增温技术包括晒水池晒水、宽浅式渠道、延长水路、出水口叠水、散水板、晒水池回水、昼灌近夜灌远、渠道覆膜、水白龙增温等技术。
一、晒水池增温 晒水池是井灌区进水增温的比较有效措施,晒水池一昼夜可使井水水温升高9℃,由井口的5℃升至14℃,所以要求一井一池一片地或多井一池,晒水池面积占本田面积的2%以上,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池底与地面相平,水深0.5-0.8米,太深增温效果不好,太浅蓄水量又太少。 当气温18℃,井口水温5℃时,晒水池表层15厘米水温可达13℃,50厘米平均水温9℃。井水出水口设散水板、小白龙喷水增温;晒水池池内设隔水墙,交错排列,使池水迂回增温;池内设叠水增温等措施提高水温。 二、渠道增温 建设宽浅式灌水渠,多接受太阳辐射,利于浅水增温;延长水路,使水在渠道中增温,当气温30℃时,渠道每延长100米则水温可提高1-1.5℃,在水渠上覆膜提高水温,坡度过大时增设叠水减缓流速增温,清理渠内杂草增加水温。 三、加宽垫高本田进水口中,滚水增温入田 将进水口加宽、垫高,使水流宽浅滚流田间,增加阳光照射提高水温,每经过7-10天更换进水口,防止进水口处水稻贪青。 四、采用提高水温的灌溉技术 全面实施浅湿灌溉技术,昼灌近、夜灌远。水稻插秧后灌溉水温16℃以上,减数分裂期水温℃以上,抽穗灌浆期水温22℃以上。 五、取表层水灌溉 水稻灌溉时无论晒水池,还是灌水渠表层水温都比深层水温高,所以要取表层水灌溉,以提高灌溉水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