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发病规律: 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侵染为害。 菌源:上一年发病重的地块,种子带菌多,可能发病严重。 寄主抗性:糯稻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栽培因素:密度过大,灌水过深,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 环境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穗期的氮肥用量。 (2)选用无病种子。应从无病田留种,种子田一旦发现病粒,要及时摘除,深埋土中或烧埋;可结合防治恶苗病进行种子消毒。 (3)药剂防治。稻曲病在破口期前5-7天用药防治一次,破口期再普遍用药一次。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用30%丙环·咪鲜胺40-50mL/亩,或20%烯肟·戊唑醇(爱可)20 mL/亩,或井冈·丙环唑(稼洁)30 g/亩,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嘉润)15-20 mL/亩喷雾。若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如果品种感病,预报水稻孕穗至抽穗期有5天左右降水天气需进行药剂防治。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破口期前后的雨日、雨量有很大关系。雨日雨量增大,病害明显加重;施药时田间应有3-5 cm水层,并保水3天。 以上就是稻曲病的有效防控方法。更多作物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和肥料小知识小技巧请关注耕种帮。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14:53 , Processed in 0.74847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