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叶病是一种常见的大豆病毒病,症状多样,因病毒种类、大豆品种、侵染时期及环境条件而变。那么,大豆花叶病有哪些危害症状?该如何防治呢? 大豆花叶病危害症状: 大豆花叶病在各大豆产区都普遍发生,一般南方重于北方。该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条纹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大豆花叶病的危害症状变异很大,品种、染期病、气候状况、病毒株系对表现症状影响很大。黄斑型的叶片退绿黄化,多沿叶脉发生,呈斑驳状,可使整片叶子黄化,叶脉变褐坏死、萎缩卷曲,后变褐坏死,发脆易断、植系矮化;有些植株则呈现白斑,病叶呈皱缩、花叶斑驳,种皮着色变异,由带病种子引发的种子上的斑纹明显,由蚜虫传播感病的病荚里的种子很少,产生褐色斑驳纹。 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5%~7%,重病年减产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可达95%,甚至绝收。病株豆粒蛋白质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 大豆花叶病发病规律: 1、侵染循环。病毒存在于成熟种子的胚部和子叶内,在种子内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在田间、病毒扩大再侵染主要是通过大豆蚜等的传播。 2、发病条件。病毒病初始侵染为种子带毒,田间传播与传毒昆虫的数量有关,特别与翅蚜迁飞关系密切。一般是在翅蚜出现高峰期15天左右田间普遍发病,感病品种植株受害重,病株率高,产量和品质均受影响。 大豆花叶病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使大豆开花期在蚜盛发期前,减少早期传毒侵染。建立无病毒种子田,保证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 2、拔除病株。 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种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毒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 3、药剂防治:应及时喷药,防治蚜虫,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以上就是大豆花叶病有哪些危害症状?该如何防治?大豆花叶病防治措施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