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黑星病是在种植西葫芦的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西葫芦的品质和产量。那么西葫芦黑星病的症状是什么?有哪些防治措施?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及果实。幼叶初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为褐色或墨色斑,易穿孔。茎上现椭圆形或纵长凹陷黑斑,中部易龟裂。幼果初生暗绿色凹陷斑,后发育受阻呈畸形果。果实病斑多疮痂状,有的龟裂或烂成孔洞,病部分泌出半透明胶质物,后变琥珀色块状。湿度大时,上述各病部表面密生煤色霉层。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丛随病残体遗落*中,或以菌丝体潜伏种皮内及分生孢子黏附种子表面越冬。靠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雨水溅射传播,多从气孔侵入致病。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或植株郁闭多湿的环境利于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加强检疫,严防该病传播蔓延。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用新*育苗。地膜覆盖栽培。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
②利用嫁接育苗也可防病。
③棚室栽培尽可能采用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
熏蒸消毒。温室、塑料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大棚,熏1夜。
栽培管理。尤其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栽培,尽可能采用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中温低湿棚平均温度21-25C,或控制大棚湿度高于90%不超过8小时,可减轻发病。
2、物理防治
温汤或药剂浸种。55-60℃恒温水浸种1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冲净再催芽,或用O.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均可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
3、药剂防治
①多菌灵。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②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育苗时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平方米处理*壤后播种。
④棚室栽培在定植前10天,用硫磺粉2.4克/立方平,锯末4.5克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1夜,杀死棚室中病菌。发病初期喷撒5%防黑星粉剂,或10%多百粉剂每亩次1公斤,或点燃45%百菌清烟剂200克,连续3~4次。
⑤发病初期喷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凯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360毫升/公顷,或20%腈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1.95千克/公顷,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种子处理,种子可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再催芽播种。或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拌种。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40%氟硅唑乳油4 000~6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62.25%腈菌唑·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5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防治1次。药液重点喷洒植株幼嫩部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西葫芦黑星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精彩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