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蔬菜之一,口味独特,味道鲜美,市场需求很大。但是食用菌却容易受到链孢霉菌的侵害,一旦感染链孢霉菌,影响非常严重,使种植户们损失严重。那么食用菌感染链孢霉菌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链孢霉菌?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链孢霉菌的发生和危害特点 链孢霉菌的危害症状有4个明显的特点: 1.危害的范围广:在5℃~35℃广泛温度范围内,在各种培养基质上都能够繁殖,特别在富含糖分的培养基质上更易发生。 2.繁殖快来势猛: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一昼夜就能够形成黄色或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突破菌袋或菌袋袋口,分生孢子随风到处传播蔓延,在菌袋链孢霉菌低发生率3%~ 5%的情况下,如果不抓紧防治消灭侵染源,几天时间内,菌袋链孢霉菌的发生率就可能迅速发展到20%~30%甚至更高。 3.损失严重:凡是链孢霉菌污染的菌袋,病情级别高多数为整袋污染,造成成批菌袋被淘汰。 4.防治困难:一经大面积发生很难控制。链孢霉菌的厚壁孢子能够在培养室、菇房和菇场的地面、墙壁、屋顶、土壤及菇架上能够存活多年,根治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如果不彻底根治,第二年第三年仍旧能带来危害。 二、链孢霉菌的综合防治技术 链孢霉菌的防治策略:根据链孢霉菌的发生流行规律,应该采取预防和综合的防治措施。如果链孢霉菌已经成片发生再来防治就很困难了。预防的措施指消灭或切断初侵染源。这些侵染源主要在未及时处理的栽培下脚料中和未经过彻底消毒的各种培养基质内;除此之外有链孢霉菌发生史的菇场的病残体、土壤、地面、墙壁、房内屋顶、菇架上及空气中也存在链孢霉菌。综合的防治措施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等各项综合措施来防治链孢霉菌,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以便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条件。 防治链孢霉菌主要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确保菌种纯正,并且在制种工作全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各级菌种培养基要彻底消毒。接种室和接种工具要消毒。接种前开紫外线灯消毒半小时,还要喷洒药剂稀释液或药剂熏蒸,确保接种环境不带有杂菌。接种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操作。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使用超净工作台接种。 在接种操作场所消毒,用消毒剂熏蒸接种室和生产环境是比较好的选择之一。接种室熏蒸用药量0.25g/m3~0.5g/m3,即1片药熏蒸5m3~3m3的空间;有链孢霉菌污染史的菇场,熏蒸浓度可以提高到0.75g/m3,即1片药熏蒸2m3的空间;密闭无光熏蒸4小时~ 6小时。如果急于使用接种室(箱)密闭熏蒸时间也不应少于2小时。 熏蒸消毒方法:在容器内倒入B剂溶液(严禁用金属容器),再把A剂药片放入,即刻开始化学反应放出消毒气体。按5ml B剂溶液与一片A剂反应的比例用药。 菌种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一级种培养期间要检查2次,二级种和三级种要检查2次~3次,检查时及时淘汰污染菌种。 1.要注意菌龄和接种量,保证菌种具有旺盛生活力。用来生产转接的菌种,一级种保藏期以一个月内使用为佳,二级种和三级种保藏期以20天内使用为好。菌龄越长生活力越差,污染的机率也越大。栽培袋接种时要适当增加接种量。 2.培养料碳氮比要合理。培养料糖分和淀粉过量使链孢霉菌更容易发生和蔓延,培养料碳氮比要配制合理,比如菌丝体培养期间主要菇种的C/N比为:双孢蘑菇17:1,平菇、草菇和黑木耳为20:1,金针菇20:1~25:1,猴头菌25:1,香菇25:1~30:1等。培养料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料水之比为1:1.2左右,水分含量不要过大。含水量大小应该根据菇种不同,应有所差异。 3.选用优质菌袋用于生产。菌袋厚度要求0.5毫米~0.6毫米且没有微孔。或者采用双袋制作法,接种后在栽培袋外面再套一个袋并封口。菌袋质量高没有微孔,或用双袋制作法是防止链孢霉菌污染的重要环节,这会大大降低栽培袋污染率。 4.培养料消毒要彻底。培养料消毒彻底是消灭链孢霉菌初侵染源的根本措施。熟料栽培的菇种培养料用常压消毒(100℃)需要保持12小时~16小时或更长时间。用高压消毒压力达到1.4kg/cm2(126℃)保持3小时,通过热力消毒,确保培养料内不带有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 5.菌袋和菇床发菌期的管理。培养室、培养车间和菇房使用前须用必洁仕牌复方消毒剂熏蒸4小时~8小时,有链孢霉菌严重发生史的,熏蒸用药量为0.75g/m3,即1片药熏蒸2m3,能够达到彻底杀灭链孢霉菌的目的。熏蒸放药位置高度50cm~80cm,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以上,保持黑暗密闭的条件,采取多点熏蒸法。熏蒸布点越多、越均匀防治效果越好。一般5m2设置一个熏蒸点。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试验,用这样的方法防治培养室链孢霉菌效果达到100%。这为广大菇场和菇农带来了福音。 发菌培养期间培养室和菇房温度不应过高,应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不应过大,应保持在40%~70%;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黑暗培养。菌丝培养期至少要检查3次~4次菌袋,及时淘汰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污染的菌袋,把侵染源消灭在点的发展阶段,防止重复侵染。清理出来的污染袋用塑料袋装好运到别处烧掉。 6.出菇期的管理。在出菇期间,根据不同菇种生长的需要,用心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不宜过高,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给予散射光和通风换气条件,创造有利于食用菌子实体生长的条件、而不利于竟争性杂菌发生的环境。每次采收后,及时清理菇根和碎菇,清理杂菌污染源,降低污染率,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出菇期结束后,将菇房打扫干净,以备再用。 7.及时处理栽培下脚料。栽培后的下脚料是多种竟争性杂菌的栖息地,是链孢霉菌重要的侵染源,废料不能长期堆积在菇场内必须及时处理掉: ①种菇再次利用 :选择较好质量的栽培下脚料,用菇净2000倍液喷施,防治害虫;用消毒剂2000倍液喷施,防治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然后作为栽培料原料配方之一,种植平菇、草菇、鸡腿菇、金针菇等。 ②加工有机肥;或经过消毒灭虫处理后,作为肥料施入田间。 ③作为菌糠饲料加以利用。 ④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⑤探讨农业、工业、建筑业和医疗上其他应用的可能性。 链孢霉菌对食用菌的危害很大,因此菇农们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措施。了解更多精彩种植知识和种植技巧,请关注!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21:33 , Processed in 0.98780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