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菌核病是危害冬瓜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那么,冬瓜菌核病该如何防治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冬瓜菌核病的症状、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症状】 塑料棚、温室或露地冬瓜、节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果 实染病多在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在近 地面的茎部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呈褐色,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毛状菌 丝。病茎髓部道破坏腐烂深空或纵裂干枯。叶柄、叶、幼果染病初呈水浸状并迅速软腐,后长出 大量白色菌丝,菌丝密集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 【病因】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 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传播蔓延,该病属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入后,长出白色菌丝,开 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种株混人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南方2一4月及11一12月适其发病,北方3一5月及9一10月发生多。本病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20摄氏度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耕种帮建议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 以提高温度的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该病流行。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原盐水漂种2一3次,杀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饱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每667平米,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C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0度或31度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50克,熏l夜,隔8一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一4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米1kg;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可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原菌核光悬浮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每667m‘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一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防治作用。 (6)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一H混合物(G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土壤添加剂或土壤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冬瓜菌核病的症状、病因以及防治方法。更多作物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和肥料小知识小技巧请关注耕种帮。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10:02 , Processed in 1.06786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