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粤审稻2006002
选育单位: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特籼占25///三源占93//小直12/三源649
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0~114天,与粳籼89相当。前期生势较好,剑叶窄、长,穗形中等,着粒密,抗倒性强,后期耐寒力中弱。株高87.8~98.8厘米,穗长19.4~20.1厘米,亩有效穗20.4~20.9万,每穗总粒数137~138粒,结实率84.4%,千粒重19.1~19.5克。晚造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3级,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整精米率65.5%~67.3%,垩白粒率3%,垩白度0.2%~0.3%,直链淀粉含量16.01%~17.8%,胶稠度70~76毫米,理化分62分,食味品质分76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78.57%~96.4%、84%~90.3%、81.16%~92.3%,病圃鉴定叶瘟3级,穗瘟4.33~5级;中感白叶枯病(5级)。
产量表现:2003、2004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4.96公斤、426.9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74%和0.2%,增产均不显著。2004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1.2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61%。日产量3.7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插植秧苗叶龄3.5~4.5片,抛植叶龄在2.5片叶以内;(2)重视磷、钾肥施用,切忌偏施氮肥,看禾苗长相适时施用幼穗分化肥,促进穗大粒多粒饱。攻穗肥一般在播种至移植后早造56天,晚造50天,亩施尿素4~5公斤;(3)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籼油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和产量与粳籼89相当,晚造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3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抗倒性强,后期耐寒力中弱。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