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具有强身、滋肾养胃、等功能,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黑木耳的作用降低血粘,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动畅,减少心血管病发生。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经常食用利于使体内产生的垃圾及时排出体外。黑木耳对胆结石、肾结石也有较好的化解功能,黑木耳的作用因为它所含的植物碱具有促进消化道、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性,植物碱能协同这些分泌物催化结石,润滑肠道。下面给大家介绍下黑木耳的种植技术与生长环境! 培养条件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适宜。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椴木栽培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清朝中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也开始种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椴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 塑料袋地栽 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1994年被列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94110092。8;ZL94110204。5),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