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1科。通常为草本、灌木或藤本。叶大多对生、全缘、无托叶。叶片、小枝和花萼上常有针形(稀其他形状)的钟乳体。花两性,两侧对称,无梗或具梗,通常组成总状花序、稳状花序、聚伞花序或头状花序,有时单生或簇生而不组成花序,通常具1苞片和2小苞片;苞片通常大,有时有鲜艳色彩,但具头状花序的属常具总苞片而无苞片,小苞片2枚或有时退化;花萼5或4裂,稀多裂或环状,裂片镊合状排列或覆瓦状排列;花冠合瓣,具长或短的冠筒,喉部多少扩大,冠檐通常5裂,整齐或二唇形,上唇2裂,有时全缘,稀退化,下唇3裂,稀全缘,裂片旋转状排列、双盖覆瓦状排列或覆瓦状排列,或由于上唇退化而为单唇(如老鼠簕属);发育雄蕊4或2,稀5,通常后雄蕊较短或消失,着生在冠筒壁上,花丝分离或基部联合,花药背着,稀基着,2室或退化为1室,不育雄蕊1~3或缺;花粉粒多型,等极,辐射对称,或者较少见的是左右对称,2至多萌发孔,超扁球形至超长球形,子房上位,2室,胚珠每室2至多颗,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单一,柱头通常2裂。蒴果室背开裂为2果瓣;种子每室1至多颗,通常借助由株柄生出的一钩状物称之为种钩所弹出,仅少数属不具种钩(如叉柱花属、蛇根叶属、瘤子草属、山牵牛属),胚通常大而无胚乳,稀小而有嚼烂状胚乳(叉柱花属)。共250~300属3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但也见于地中海、美国及澳大利亚,有四个分布的中心:印度-马来西亚、非洲、巴西及中美洲。中国约有50属400余种,以云南省最多,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和台湾等省区也很丰富,只有少数的种类分布至长江流域。 本科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至***带森林中,尤以湿地或沼泽地方为多。但有些是旱生植物,如假杜鹃属(参见彩图插页第123页)、Blepharis属或老鸦簕属,其叶及苞片时常多少带刺。攀缘植物以Mendocia属、山牵牛属及其相近属为代表,其茎表现异常的次生增厚。乔木状种很少。花的结构明显地适应于虫媒传粉。种子传播的方式或者是蒴果爆裂而将种子抛出,或者大部分是借种钩将种子弹出。许多种的种子表面上有鳞片或毛,这些鳞片或毛潮湿时变成胶粘质而粘附在基质上有利于发芽。 形态解剖上除了花粉粒结构变异很大可提供作为一个分属特征外,最显著的是本科植物普遍有出现于茎叶中的不同形状的钟乳体。毛有腺毛类型和非腺毛类型两者种。气孔为石竹型。针状纤维束见于本科某些种。草酸钙结晶呈棱柱形、针形或其他形状。导管很小,偶呈辐射状,管孔底壁为单穿孔,管间纹孔互列而小,通向薄壁组织的纹孔通常相似,有时伸长。纤维具隔具有单纹孔,长度中等至相当短。 本科有不少经济植物:如马蓝,叶含蓝色染料,根、叶药用,治腮腺炎;穿心莲,茎叶极苦,功能清热解毒;爵床,全草入药,治腰背痛、创伤等;孩儿草全草药用,有去积、清肝火之效;狗肝草,全草药用,清热凉血,生津利尿;虾衣草,亦称麒麟吐珠,花萼具鲜艳的棕红色宿存大苞片,供观赏。 本科在亲缘关系上近于玄参科。科下的系统按G.林道意见分为4个亚科:①瘤子草亚科,胚珠多数;蒴果;无种钩。主要属有叉柱花属、瘤子草属;②Mendoncioi-deae亚科,胚珠4,种子不多于2粒,浆果,无种钩。主要属有Mendoncia,Gilletiella。产美洲热带及非洲。J.K.布雷默坎普主张单立一个科(Mendonciaceae),位于紫葳科、胡麻科、山牵牛科及狭义爵床科之间;③山牵牛亚科,胚珠2至多数,蒴果,无种钩。主要属有山牵牛属,Pseudo-calyx,Meyenia及Pounguia。产热带地区。P.范蒂赫姆及J.K.布雷默坎普主张单立一个科,位于紫葳科、胡麻科、Mendonciaceae科及狭义爵床科之间;④爵床亚科(Acan-thoideae),胚珠2至多数,蒴果,种钩钩状。分二族:旋转族(Contortae),花冠旋转,或不为上升的覆瓦状。主要属有马蓝属(Strobilanthes)、芦莉属(Ruellia)、可爱花属(Eranthemum)及假杜鹃属;覆瓦族(Imbricatae),花冠上升覆瓦状,或无上唇。主要属有Blepharis属、老鸦簕属、十字爵床属(Crossandra)、Aphelandra、穿心莲属(Andro-graphis)、狗肝菜属(Dicliptera)、Fittonia、齿丝属(Odontonema)、Juslicia、Beloper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