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产果时,往往有个奇特的现象,即若它今年结了很多果子的话,那末,明年就不能多结果或甚至完全不结果了。这种现象在苹果、梨等一些主要果树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果树的大、小年。
果树的大小年,给果园的计划生产和管理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供应。而且,不均衡地结果实,也容易使果树本身加速衰老。多少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着果树产生大、小年的原因。
果树上结果的多少,粗看起来似乎是由花芽的多少和花、果脱落情况决定的。如果在秋天,果树形成的花芽多,那末第二年开花数量自然也会多,为丰产奠定了基础;相反,如果头年果树形成的花芽很少,那末第二年结果就少。产生花芽多少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认为,这是果树生理积累差异所致。果树在大年里,结果多,养料首先要充分供给正在生长发育的果实,而果树枝条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也就影响了花芽的发生,决定了第二年的开花数量不多。但是,果树的大、小年并非如此的有规律地只与花芽数量有关,生产中常有不测“风云”。
与果树大、小年有关的花、果脱落问题,目前已从形态解剖学上找到了理论根据。发现控制花果脱落的“机关”在花柄 和果柄的基部,在植物学上称它为“离层区”。当落花落果时,“离层区”里的细胞很快地形成一分离层和一保护层组织。分离层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细胞构成。这部分细胞比周围细胞小而狭长,含有丰富的原生质、淀粉和可深性糖。当分离层细胞中胶层里的不溶解的果胶酸钙转变成可溶性果胶,并变成小分子的多糖醛酸后,中胶层便溶解了,于是两层细胞逐渐分离,彼此失去联系。这时,离层区组织就支持不了花、果的重量,微风一吹,花果便会自然脱落,脱落后,保护层就暴露在外面,表面形成一层木栓化的保护组织,使断处免受病虫害的侵袭和防止失水过多。虽然从形态解剖学上已了解了产生花、果脱落的原因,但是,如何从生理生化的角度来阐明这种机理,从而达到能人工控制花、果脱落,还有无数未解之谜待人们去揭开。
纵观上术对于果树大小年的分析,似乎合理解决果树营养生理上的矛盾,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在大年的时候能否去掉一些果子,使果树在当年的秋天,多形成花芽,保证来年的继续丰产呢?但多次的实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是疏果的标准难于掌握。疏多了,产量降低;疏少了,又没有什么效果。
疏果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节约果树体内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那末,疏掉一部分花不是更好吗?因为及早除去多余的花朵,能使枝叶生长更加繁茂。美国科学家倍雷曾做了一个实验,他把花嫁苹果和旭苹果各疏去70%以上的花,试验结果非常理想,不但克服了果树的大小年,而且获得了丰产。但是这个方法,费工多,时间要求紧,在生产上没有实用价值,不能得到推广应用。
后来,经试验找到了用化学药剂喷洒的办法。用二硝基盐的药剂,在开花后2—3天喷洒,可以保证那些已经传粉受精的花朵安然无恙:而可以杀死那些正开放的花朵里的花粉和柱头,这样巧妙地疏去部分后开的花朵,可以有效地控制果树的大小年。不过,许多人认为,这种办法是消极的。
因此,我国不少园艺学家又提出了“保花保果”的积极主张。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果树“吃饱喝足”,增加果树体内的营养物质,这样既能保证果实累累,又可使后继的花芽数量繁多。于是,人们采取了种种生产措施。例如,花前施氮肥,花后施磷肥,土壤中保持适当的水分,的确提高了座果率。又如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及时除草,合理间作,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此外,通过整枝修剪,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单位面积的座果率,可增加产量。近年来,生产上还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多种数量元素,及时进行喷洒,也收到了好的效果。我国烟台地区的某果园,就是采用了种种“保花保果”的措施,使香焦苹果出现了连年亩产达7.5吨左右的好收成。
但是,也有不少“保花保果”的实验是失败的。例如,1959年,辽宁省有个果园管理很好,果园的肥水控制得当,当年一棵苹果树就结了812公斤的果实,谁知第二年这棵树只开了28朵花。看来关于果树的大小年问题,,奥秘尚未彻底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