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L.)Nees),是菊科翠菊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单生,有纵棱,被白色糙毛;中部茎叶卵形、菱状卵形或匙形或近圆形;叶柄长被白色短硬毛,有狭翼;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顶端;花冠黄色;瘦果长椭圆状倒披针形;花果期5-10月。 翠菊原产中国东北、华北以及四川、云南各地。翠菊要求光照充足;喜凉爽气候,但不耐寒,怕高温;喜适度肥沃、潮湿而又疏松的土壤;翠菊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地区分布 产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通常引种为植物园、花园、庭院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观赏栽植。在日本、朝鲜都有广泛的栽培和野生类型。前苏联及欧洲其他各国的植物园都有引种作花卉观赏。 生长习性 翠菊为浅根性植物,干燥季节需要注意水分供给。它植株健壮,不择土壤,但具有喜肥性,在肥沃沙质土壤中生长较佳,喜阳光、喜湿润、不耐涝,高温高湿易受病虫危害。耐热力、耐寒力均较差。高型品种适应性较强,随处可栽,中矮型品种适应性较差,要精细管理。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 繁殖方法 翠菊均采用种子繁殖,条播易出苗。在14-16度条件下4天发芽,10天左右出苗。一般多春播,也可夏播和秋播,播后2-3个月就能开花。可根据需要分批播种控制花期。矮型种2-3月在温室内播种或3月在阳畦内播种,5-6月即可开花;4-5月露地播种7-8月开花;7月上旬播种,可在"十一"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中越冬,翌年"五一"开花。中型品种5-6月播种,8-9月开花;8月播种需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春夏皆可播种,均于秋季开花,但以初夏播种为宜,早播种开花时株高叶老,下部叶枯黄。 栽培技术 翠菊幼苗期间移植2-3次,可使茎杆粗实,棵形丰满,须根繁密,抗旱、抗涝、抗倒伏。春播幼苗长高至5-10厘米,播后一个月左右时可移苗,播后两个月左右定植。育苗期间灌水2-3次,松土一次。定植后灌水2-3次,然后松土、雨后松土。一般定植后和开花前进行追肥灌水。要注重中耕保墒,以免浇水过多或雨水过多而土壤过湿,植株徒长、倒伏或发生病害。当枝端现蕾后应少浇水,以抑制主枝伸长,促进侧枝生长,待侧枝长至2-3厘米时,再略增加水分,使株型丰满。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不要连作,也不宜在种过其它菊科植物的地块播种或栽苗,以保证其健壮生长,需隔3-4年栽植一次。盆栽宜每年换新土一次。 病虫害防治 锈病:可拔除并销毁病株,喷120到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150到300倍敌锈钠。 黑斑病:发病后应及时拔除销毁病株并喷洒7%托布津800倍液防治。 病毒病:需要及时拔除并销毁病株,同时应消灭传播病毒的昆虫。 立枯病:种子播前进行消毒,可以用1000到3000倍升汞水浸泡半小时,不使土壤过湿,适当多施点磷钾肥,及时拔除病株烧掉,用100倍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 翠菊枯萎病:是翠菊发生普遍的严重病害,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幼苗受侵染后,可能在1周内发病,也可能直到植株成年也不发病。幼小植株发病时,叶片全部萎蔫,根系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腐烂。感病成株,发病初期叶片变为淡黄绿色,下部叶片首先萎蔫,茎上出现褐色长条斑,有时仅在植株的一侧表现症状,根系常全部腐烂,最后导致整株萎蔫死亡。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合理施肥,氮肥不要过多。避免连作。③用福尔马林和热力进行土壤消毒。④避免农具等将苗床上的病菌带到净土中。⑤选用抗病品种。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灌根。 主要价值 药用 翠菊味苦,性平,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不明等。 观赏 翠菊在园艺栽培中可为红色、淡红色、蓝色、黄色或淡蓝紫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通常被引为植物园、花园、庭院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观赏栽植者。 翠菊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国际上将矮生种用于盆栽、花坛观赏,高秆种用作切花观赏。翠菊在中国主要用于盆栽和庭园观赏较多,已成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