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如下: 一、当前发生概况 稻飞虱总体中等发生,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同期,其中湖南稻区偏重发生,略重于去年同期。广西近期灯下诱虫量较高,据广西39个县(市、区)统计,8月26日-31日灯下总诱虫量为46473头,比去年同期和历年平均分别增加2.24倍和3.55倍,褐飞虱占67.1%(去年同期为72.5%,历年平均为58.5%);福建平均单灯侯诱虫量1858头,较去年同期增加4.16倍,褐飞虱占58%。其他晚稻区灯下诱虫量均少于去年同期。田间虫量总体少于去年,百丛虫量一般为200-700头,高的1000-1500头。大部分稻区以若虫危害为主,其中,浙江在9月5日前后处于低龄若虫高峰期;江西田间若虫虫量同比减少42%,周环比增加80%。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达偏重,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同期。田间虫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亩蛾量200-600头,其中广东河源、梅州、汕尾、韶关等局部发生较重,亩蛾量一般2000-4500头,高的达6000-10000头;亩幼虫量一般1000-4000头,高的9000-11000头,局部早播晚稻区幼虫已进入盛发期,为害程度加重,其中湖南高丘局部稻区高达10万头。卷叶率一般低于2%,高的5%-6%。 水稻螟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与去年相当。三化螟在华南晚稻区亩幼虫量一般100-200头,高的900-1800头,桂东北、桂西北、桂中局部田块高达2972-7229头。二化螟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亩幼虫量一般300-600头,湖南稻区平均高达2248头。水稻被害枯鞘率一般3%以下,高的达6%。 稻瘟病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湖南8月上旬大田始见叶瘟,8月中旬开始进入流行盛期,病株率平均为3.7%。其余晚稻区病叶率一般低于2%,局部稻区感病品种高达5%-10%。 稻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其中,湖南正处于垂直扩展期,病株率平均为20.6%,比去年同期高6个百分点。其余稻区病株率一般5%-10%,高的15%-20%,江西吉水局部稻区高达78.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去年。华南北部和江南西部稻区病丛率一般低于1%,高的3.4%,江西万安县高达5.3%。其余稻区零星发生。 二、下阶段趋势分析 根据晚稻种植情况、前期病虫基数、结合病虫发生规律和气象因子综合分析,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游晚稻区总体将中等发生,华南和江南西部局部稻区偏重发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将中等发生。稻纹枯病将进入流行盛期,总体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将进一步扩展,总体偏轻发生。主要预测依据如下: (一)田间病虫基数偏低,但满足后期中等发生条件 虽然田间虫口基数较去年同期偏低,但随着中稻的成熟,“两迁”害虫将不断由中稻田转至晚稻田为害,加之晚稻田“两迁”害虫卵的相继孵化,田间虫量将进一步上升,危害程度将进一步加重。水稻螟虫田间残虫量较高。其中湖南北部正处于第三代幼虫危害高峰,南部处于高龄幼虫期,西部处于老熟幼虫至蛹期,部分已羽化。稻瘟病目前总体发病较轻,局部感病稻田发病较重,田间菌源仍较充足。稻纹枯病当前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同期,为下一阶段的扩展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二)晚稻生长情况及稻田生境利于病虫发生为害 晚稻区大部水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田间食料充足,局部稻区氮肥施用较多,导致田间稻株生长嫩绿,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单、双季稻混栽,栽插期不一、桥梁田较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移和螟虫辗转为害;大部水稻品种抗病虫性不高,有利于稻飞虱、稻瘟病和稻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较为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9-11月将有2-3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接近常年同期(2.4个),有利于“两迁”害虫的回迁;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湖北东部、安徽大部、浙江大部、江西北部和湖南东北部气温偏高1-2℃;另外,福建东南部、广东东部和南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多1-2成,对稻瘟病、稻纹枯病等喜温喜湿类病害的发生发展十分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