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是由真菌中的七种病原菌引起的,这些病原菌是禾谷类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燕麦镰刀菌、茄丝菌核菌、稻胡麻斑菌及腐霉菌一种。在早育苗田中出现青枯和黄枯的现象时就是发生水稻立枯病了,但是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立枯病的症状不一样: 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症状是幼芽腐死土内,种子上常有白霉状子实体或橙色粘分生孢子团。小苗根茎基变褐,1-3叶期叶片黄卷成“S”形,根往往变褐变红。 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症状是小苗色泽略黄,出苗后根茎基和根边变黄,2-3叶期黄枯。 木贼镰刀菌引起的症状是幼芽弯曲变黄,病死土内,种子附近有白色霉状物。小苗生长不整齐,叶片变黄,根也逐渐变黄转褐。 燕麦镰刀菌引起的症状是使幼芽病死土内,出土小苗很少受害,但受害苗根变褐色。 茄丝菌核菌引起的症状是使幼苗腐死土中,或小苗出土后根茎基部产生褐色斑,叶片黄枯,1-2叶较多。 稻胡麻斑病菌引起的症状是幼芽腐死,出上后根茎基部变褐,立针基腐,芽鞘80%以上有褐斑,严重者主根变褐,叶片黄卷,1-3叶期均可黄枯。 腐霉菌的一种病原菌引起的症状是幼苗茎基部腐烂。 温度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不利于稻苗生长而有利于病菌侵入时,易发生立枯病。持续低温有利于前期立枯发生。突临的过低温度, 有利于青枯的发生,温度激变的程度小,有利于黄枯的发生。 土壤水份的过多或过少;土壤酸碱度高,床土板结,保肥、保水能力差;茬口选择不当,肥料呈碱性或含氮量过高;施肥过多或过少;施肥不匀,损伤根系,播种过早;播量过大,覆土过厚,覆盖物种类不当;通风锻练不当,均可诱发立枯病。 防治方法 敌克松能杀伤或间接抑制一些水稻立枯病原菌,同时具有壮苗抗病作用,是当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良好药剂。在稻苗未发生立枯病前,于一心一叶期,以65-70 %敌克松1 , 000倍液,每平方米用配好的药液4-5斤,用喷壶均匀浇撤一次,基本不发病。稻苗发病初期,用65-70%敌克松1 , 000 倍液浇撒一次,发病轻的苗可以恢复,发病重的苗病菌不再扩大危害,病情可迅速控制。 施药时浓度不要过浓,浇洒要均匀,否则会产生药害。使用敌克松防治水稻立枯病,要配合培养床土,合理施肥,细緻播种;早期通风;适时揭膜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内容由耕种帮收集整理,仅作为《水稻早育苗忽样防治立枯病?》的参考资料;如果您有更好的农村实用技术,欢迎给耕种帮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栏目投稿。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16:32 , Processed in 0.69960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