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蛆,学名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地下害虫。在我省各韭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每年发生4代,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成虫产卵于韭株周围的土缝或土块下,幼虫孵化后,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引起幼茎腐烂,使韭菜叶枯黄,至腐烂而死,严重者造成韭菜整株死亡,对韭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时下,又到了秋季防治韭蛆的关键时期,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韭蛆的生物学特征及无公害防治方法。
一、韭蛆的生物学特征。韭蛆幼虫呈线头状,长6~9毫米,头部黑色,体乳白色,表面光滑,前端较尖,后端稍平。成虫为一种小型蚊子,不善飞,畏强光。常成群聚集,交配后不久即在原地产卵,造成田间点片发生,为害严重。卵多产于韭菜株丛地下3~4厘米处,蛀食假茎和鳞茎,幼虫喜欢在湿润多汁的组织内生活。一般在湿地、壤土地为害严重。
二、防治方法。当前是露地韭菜田韭蛆发生和危害的高峰期,可用20%韭保净乳油,一般每亩施用量1公斤,将药剂稀释成100~200倍液顺韭菜垄浇施后灌水,或亩用神农宝500毫升或50%辛硫磷0.75~1公斤随水浇灌于田间。对于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韭菜地一般需要进行两次防治,在扣棚前,进行第一次防治。冬季扣棚后由于土温升高幼虫苏醒,割完头茬韭菜后进行灌药防治,顺韭菜垄开沟,一般深度为3~4厘米,然后灌药,常用药剂有50%辛硫磷500~600倍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