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赤豆、小豆。红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红小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宜与谷类食品混合成豆饭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点原料。 鄂红豆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主持,在湖北省种子总公司、五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作下,通过混合选择法育成的红小豆新品种,1997年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和命名。 1 特征特性1.1 生育特性 根据多年多点试验结果,鄂红豆1号在鄂西山区夏播生育期133d,播种至出苗6d,出苗至现蕾45d,现蕾至初花10d,初花至始熟54d,始熟至成熟18d。在鄂西山区春播,生育期155d左右,比夏播延长22d左右,主要表现在出苗至初花的时间延长。与对照种冀红4号相比,生育期短5d,属早中熟品种类型,适于湖北小豆产区春播、夏播、单种和间作套种。 1.2 形态特征 鄂红豆1号为矮杆大粒型丰产品种。夏播条件下,株高72cm,分枝数5.6个,结荚高度42cm,主茎17节,幼茎紫色,初生叶片披针形,叶片圆形,直立型生长习性,有限结荚,成熟荚角褐色,荚长7.8cm,荚粗0.75cm,荚直形,子粒短圆柱形,种皮深红色,子叶浅黄色,单株结荚29个,单荚粒数7.6粒,千粒重186.1g,属多荚特大粒型品种。 1.3 产量特性 品种比较试验,鄂红豆1号单产(公顷产量,下同)2128.5kg,居10个参试品种首位,比对照种天津红小豆极显著增产。与原品种嘉鱼红小豆比较试验,鄂红豆1号单产2983.5kg,比嘉鱼红小豆增产41.8%,达极显著水平。多点比较试验,鄂红豆1号平均单产1897.5kg,居6个品种(系)首位,比神农架红小豆(CK1)增产38.6%,比冀红4号(CK2)增产79.7%。在五峰生产示范83.33hm2,平均单产1800.0kg,比地方品种增产30%~110%。 1.4 子粒营养品质 经湖北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分析结果,鄂红豆1号淀粉含量49.86%,比冀红4号高3.60%;蛋白质含量21.79%,比冀红4号低1.74%,比神农架红小豆高2.49%;氨基酸含量21.00%(水解法),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分析)高达7.45%(缬氨酸1.11%,亮氨酸1.71%,异亮氨酸0.89%,苯丙氨酸1.21%,苏氨 酸0.66%,蛋氨酸0.20%,赖氨酸1.67%)。 1.5 抗逆性 根据田间自然鉴定结果,未发现病毒病和霜霉病,叶斑病较轻。阴湿性鉴定表明,该品种耐阴蔽,抗湿性强,适于同高秆作物间作套种。 2 栽培技术2.1 土地选择 鄂红豆1号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可在各类壤土上生长,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疏松腐殖壤土最好。在微酸性土壤中比微碱性土壤中生长要好。不宜连作,多年连作噬菌体繁衍,根际酸性物质积累,抑制根瘤菌的生长发育,也会加重病虫危害,使产量和品质下降。 2.2 适应范围 小豆为短日照作物,对光温反应较敏感,品种的适应范围严格。鄂红豆1号在鄂西山区春、夏播均适应,在平原区以晚夏播为宜,以避开花期高温,且应先试验,后大面积应用。 2.3 整地与施肥 鄂红豆1号主根不发达,侧根发根能力强,深耕疏松土壤有利于生长发育和丰产,不整地即行播种是小豆不能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品种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高,单产2100.0kg小豆子粒需吸收氮73.5kg、磷18.0kg、钾49.5kg。氮素来源除共生固氮供应外,仍需土壤补充,尤其是苗期固氮能力未形成前。对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均要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故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料作底肥,对促进幼苗早发,增进根瘤活性,提高生物产量极为重要。 2.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据试验,在鄂西山区,从4月20日~8月3日播种,单产均可达900kg以上,最适宜的播期为5月20日~6月19日,以6月4日播种产量最高。鄂红豆1号为特大粒品种,每公顷用种量75kg。在鄂西山区每公顷12万~21万株产量最高,行距50cm,株距13.3cm,每公顷15万株,单产2176.5kg;宽行66.7cm,窄行50cm,株距16.7cm,双株留苗,每公顷21万株,单产2119.5kg;50cm行距,16.7cm株距, 每公顷12万株,单产2064.0kg。间作时则应根据作物主次安排播种量。 2.5 水肥管理 据试验,每公顷用750kg菜子饼、150kg碳铵,产量较其他处理高。初花期每公顷追硫酸铵150kg,可增加有效分枝、主茎节数、花枝数,提高结荚率。生育过程中掌握分枝末期叶面积指数2.5,初花期3.0,盛花期5.0,最大叶面积指数不超过6.0。促的措施是初花期追肥,后期磷、钾叶面喷施。控的措施是初花期用三碘苯钾酸100mg/kg,盛花期200mg/kg喷洒。生长全过程中均要注意水的管理,播后干旱要浇水促齐苗,苗期阴雨要排渍促根系生长,花荚期需水量大,缺水会加剧花荚脱落,花荚期灌水是小豆增产的关键措施。后期灌水有利于鼓粒,但后期阴雨易使子粒吸水发芽、霉烂。 2.6 病虫防治 小豆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叶斑病、枯萎病。病毒病的预防要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及时治蚜。枯萎病可用25%多菌灵粉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0.5%。叶斑病初发期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7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洒,或70%百菌清粉剂800倍液喷洒,每公顷用药液1050kg,7~10d1次,连用2~3次。虫害主要有蚜虫、螟虫和豆象。蚜虫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洒,或2.5%敌百虫粉1.5kg喷撒。螟虫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喷雾,或Bt粉剂按1∶3掺砂撒施,公顷用量15kg。豆象以磷化铝仓库熏蒸效果最好。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15 22:30 , Processed in 0.26528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