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又名薏仁、六谷米等,属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食药兼用植物,也是我国古老的食药皆佳的粮种之一,其果仁具利尿、安神、健脾等功效。薏米的营养价值较高,含蛋白质1 3.7%、脂肪5.4%、碳水化合物64.7%,所含蛋白质远比米、面高;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且比例接近人体需要;脂肪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所含B族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无机盐也十分可观。此外,薏米还含有药用价值很高的薏醇和13—1两种谷甾醇,这些特殊成分也是薏米具有防癌作用的奥秘所在。
随着各地种植时间的延长和种植规模的扩大,使薏米黑穗病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薏米产量和质量。现根据薏米黑穗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介绍一套有效的综防措施,以供广大薏米种植户参考。
1、为害症状
薏米黑穗病主要为害种子,也侵害叶片和幼芽。苗期一般不显症,当植株长到8~9片叶开始进人幼穗分化期后,叶片开始显症,在上部2~3片嫩叶的叶戌戚叶鞘上形成单一或成串紫红色瘤状突起,后变红褐色呈干枯状,剥开可见黑粉状物。子房染病,受害子房膨大为卵圆形或近圆形,部分隐藏在叶鞘里,初带紫红色,后渐变黑褐色,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外有子房包围,染病株主茎及分蘖茎的每个生长点都变成一个个黑粉病疱,病株大多不能结实且会形成菌瘿。
2、病原菌
薏米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薏苡黑粉菌侵染引起。冬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密生小刺或瘤。冬孢子散生,萌发时产生具隔的初生菌丝,从初生菌丝的1个菌孢上顶生或侧生出担孢子,担孢子发芽产生次生担孢子。
3、发生特点
薏米黑穗病病菌以冬孢子附着于种子上或土壤里越冬,翌年4~5月气温达到20℃以上时,病菌孢子萌发,首先感染薏米的幼芽。7月下旬,病菌随着植株生长点的生长上升到穗部,致抽穗期种子遭病菌感染而形成黑穗,当黑穗上的小黑疱裂开时,又散出黑褐色的担孢子,造成重复感染或落到土中,引起下年发病。该病只为害薏米,不为害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
4、发病原因
(1)种子带菌。种子带菌率高是导致薏米黑穗病重发的首要原因。调查发现,种植薏米的农户对健株留种的观念淡薄,采种较为随便,导致种子带菌率提高,成为下年发病的主要菌源。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大面积连年种植为薏米黑穗病的侵染循环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薏米收获后,不少种植户因未能及时将田块烤干,把弃置于田间的枯、残秆叶收集晒干烧毁,为下年病害提供了大量菌源。受山区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种植户只能采用传统的锄锹耕,不易对田块进行深翻,田间菌源未能得到有效的深埋。为追求产量,薏米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等因素,也促进了病菌的扩展和蔓延。根据薏米黑穗病的发病特点,应以预防为主,但有的种植户不注意种子和土壤消毒处理,直到发生病害,才喷施药剂防治,防效差,且达不到防治目的。
5、防治技术
5 (1)及时彻底清园。人冬后,将田块烤干,收集病株残体和枯萎叶集中烧毁,进行冬翻晒土,清除田边杂草,以减少田间越冬菌源量。
(2)种子及土壤消毒处理。实i行健株留种,减少种子带菌量。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O.5%拌种,防治效果均达100%;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施行泼浇。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配施磷、钾肥。同一田块,尽量避免连年种植。合理种植密度,降低田间湿度,减少菌源感染。施足底肥,不施带菌瘿的肥料,氮、磷、钾肥要合理搭配,适当增施钾肥,提高薏米的抗病性。薏米进入抽穗期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