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别名枣皮、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以除去种子的果肉入药,有补益肝肾、涩精止汗的功能,是霍山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一、栽培技术
1、特征与生长习性。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伞状花序腋生,叶前开花,花黄色。核果长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2-3月,果期4-10月。山茱萸一般分布在海拔250-800米的低山丘陵缓坡腐殖质较厚的石灰岩土中,在贫瘠地很少有野生山茱萸。喜温暖湿润气候。开花期遇冻害会严重减产。
2、选地与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家前屋后、田边渠旁的闲散地亦可栽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深耕耙细整平。
3、繁殖方法
⑴种子育苗。选择果形大、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剥去果肉,用人尿浸泡15-20天,11月在向阳处将地挖一深穴,穴底施足有机肥料,铺上种子,再用猪牛粪或杂肥覆盖15-20厘米,待次年4月初挖开察看,各种子胚芽已萌动裂口,即可取出播种育苗。育苗地应选择湿润、肥沃、疏松的土壤,深耕细整,除净杂草,施足基肥,耙平作畦,畦宽1.4-1.7米,在畦上开出深20厘米、行距35厘米、宽25厘米的条播沟,沟里再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1500-2000千克,在基肥上播籽,籽距3-5厘米,播后用火土灰盖好并覆细土与畦面齐平。播种后防止人畜踩踏,当年即可出苗。若未经过基肥催芽处理的种子直播于苗地,第1年不会出苗,要等第2年4月后才能陆续出苗,且苗不整齐。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适量施肥。当苗高1米左右即可移栽。
⑵扦插育苗。选择健壮、无病、结果多的母株,在2-3月剪下66厘米左右长的枝条,用1:20000的奈乙酸钠溶液浸一昼夜,按行距33厘米、株距10-13厘米插入土中,枝条入土13厘米左右,苗床要施足基肥,保持湿润,有条件的可采用小拱棚覆盖保湿保温,待枝条长出须根成活后,方可移栽。
⑶定植。种子育苗与扦插育苗的移栽定植时间均为冬春两季,以冬季成活率高。选择向阳、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地种植。开穴的深度以树苗主根长短而定。定植时,树苗根部要求舒畅,勿使弯曲,不要伤害根部,每株相距2.7-3米,一般每667平方米山地种60株,种植后覆土盖实,并浇上适量的水和水粪。
4、田间管理。山茱萸的田间管理必须做到"四勤一防",即勤除杂草,勤培土,勤修枝,勤施肥,防治病虫害。具体可分段进行。
⑴苗期管理。在出苗前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地面干旱板结,并用草覆盖。旱时浇水。苗出土后,除去盖草,要经常拔草。苗高15厘米左右追施稀粪肥1次,加速幼苗生长。如小苗太密,在苗高12厘米时,进行间苗。当年幼苗达不到定植高度时,入冬前加盖杂草和猪牛粪,以利保温保湿,使幼苗安全越冬。
⑵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后每年要中耕除草4-5次,保持植株四周无杂草。移栽时如基肥足,当年可不追肥,以后每年春秋两季追肥1次。施肥量根据树龄而定,小树少施,大树多施,10年以上的大树每株可施人畜粪10-15千克。方法是树四周开沟,将肥料施入后浇水,等水下渗将沟盖平。定植后第1年和进入结果期应注意浇水,花期或夏季遇旱,会造成落花落果。栽后第2年2月上旬前将顶枝剪去,促使侧枝生长,幼树期每年早春将树基部丛生的枝条剪去,促使主干生长。注意对树冠的整修和下层侧枝疏剪,使树冠枝条分布均匀,以利通风透光,提高结果率。幼树每年应培土1-2次,成年树可2-3年培土1次,如发现根部露出地表,应及时用土壅根。
二、山茱萸炭疽病防治。山茱萸炭疽病又称黑果病,病果率可达50%以上,且树势减衰,第2年结果减少,影响产量和品质。
1、发病症状。幼果发病,病菌多从果顶侵入,病斑向下扩展,病部黑色,边缘红褐色,病斑逐渐扩展至全果,并变黑干缩,多不脱落。成果发病,初为棕红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凹陷斑,病斑边缘红褐色,外围有红色晕圈,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小黑点和桔红色孢子团。病斑联合,使全果变黑,干枯脱落。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6 19:31 , Processed in 0.61178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