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别名白木耳、雪耳、川耳,为食药兼用的"菌中之秀",市场前景广阔。银耳人工栽培技术不断刷新,这里介绍"银耳之乡"福建省古田县室内多层次立体栽培银耳的实用技术:
1. 耳房设置:专业性栽培房棚规格以9m×4m×4m(长×宽×高)为宜,也可以利用住房作栽培房。房内搭8~11层架床,一次可排放耳袋3000个,每项批生产周期35~40天,一年可栽培6批,形成多层次立体栽培。
2. 栽培季节:银耳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23~25℃。栽培季节以春、秋两季自然气温最适,也可采取冬季栽培房加温,夏季野外搭荫棚栽培,使春夏秋冬四季银花盛大开。
3. 培养基配制:栽培银耳的原料十分广泛,以棉籽壳最为理想,此外,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打等也是常用的原料。常用的培养基配方为:①棉籽壳85%,麦麸13%,石膏粉1.5%,蔗糖0.5%;②棉籽壳8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粉1%,蔗糖1%。采取其他原料栽培时,适当增加麦麸用量,比例应不低于20%。各料混合拌匀后含水量至60%,pH值5.2~5.8。
4. 装袋灭菌:栽培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薄膜袋,袋子规格12cm×55cm,每袋装干料600g。袋子正面打3~4个接种穴,穴口用胶布贴封。装袋后常压灭菌,温度升至100℃,持续16~20小时,然后卸袋疏排,冷却。
5. 接种封口:银耳菌丝是羽毛状香灰菌丝和银耳纯菌丝两种混合体,接种要求严格招待无菌操作。接种时启开穴口胶布,用接种针提取银耳菌种接入穴内,并顺手贴封穴口胶布。每瓶菌种可接40~50袋。接种前应把银耳菌种反复拌匀,使两种菌丝混合均匀,以提高出耳率。
6. 发菌培养:发菌室要求清洁、干净、避光。菌袋进房采取重叠排发菌。室内温度头3天控制在25~27℃,超过30℃应及时开窗通风降温,低于18℃应关闭门窗加温。发菌阶段空间相对温度控制在70%以下,严防潮湿。
7. 开口诱基:经过10天左右的发菌培育,菌丝圈直径达10cm以上时,便可将菌袋搬入子实体栽培房内,开口增氧,上架疏排,诱导银耳原基发生。开口方法:把接种穴上的胶布揭起一角,形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通气口能气后,穴内白色菌丝团的原基逐渐胶质化,形成晶莹碎米状的耳芽。此时用报纸覆盖袋面,并喷水保湿,空间相对温度调至80%,温度控制在18~25℃。
8. 扩大出耳;接种后12~13天,穴口耳芽展片成幼耳时,进行扩穴出耳。操作方法:用刀片把穴口边缘薄膜割去1cm,使氧气更好地透进袋内,加快菌丝新陈代谢、生理成熟。扩穴后,每天对空间和袋子面报纸喷水2~3次,保持相对湿度90%~95%,温度23~25℃。
9. 停湿造型:接种30天后,子实体长至直径12cm左右,进入成熟期时,停止喷水8~10天,空间湿度降至85%,注意通风换气,使耳片伸展整齐,朵形圆正。
10. 采收加工:当耳片全部伸展、富有弹性时,用利刀从耳基处平割下来,用清水浸洗后,置于脱水机内烘干,即成商品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