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白粉病由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引起的叶片和荚果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黄芪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该病害。 危害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黄芪植株的叶片和荚果,在其表面生有白色绒状霉斑,发病严重时霉点布满整个叶片和荚果,以后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叶片早期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枯萎。天气千旱时发病严重。此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闭囊壳随病株残体在土表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根芽、残茎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生长季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对温湿度适应范围广,湿度大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空气相对湿度低到25%时,也能萌发侵入为害。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5月下旬开始发病,严重时9~10月发病率可达100%。田间管理不善,排水不良、植株过密、光照不足等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 黄芪白粉病发生期较长,6~10月份防治黄芪白粉病为最佳时期。在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中期及后期各喷药1次,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另外,可用甲托70%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