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害症状:整株染病地上部叶片打蔫,持续3-5日后,底叶变黄,近地面的茎节外观呈褐色,块根肉质部腐烂,表皮、肉质根也变褐,后呈铅白色。横剖病茎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或经保湿溢出污白色菌脓,病块根也可从裂缝流出菌脓。该病的病程短,从发病到枯死仅几天的时间,别于病程长的枯萎病。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Ralstoniasolanacearum,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0.5-0.8(微米),覆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发病特点: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有机肥里越冬。翌春遇有适合时机,就常从根颈部伤门侵入,主要破坏输导组织,使其变褐腐烂,致地上部枯死或凋萎。该菌主要靠带曹株传播,此外也可借土壤、灌溉水、农具传播。高温多雨季节,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连作地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精心养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3)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