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特蔬菜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面积较小,人们不大认识,消费不多的蔬菜种类。由于具有风味独特、外形新奇、营养丰富以及特殊的药用保健功效等特点,一时成为消费时尚,很多菜农也通过种植稀特蔬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地方由于不顾销路,盲目发展稀特蔬菜种植,导致效益不佳,甚至亏损。那么应如何发展稀特蔬菜呢?
一、 以销定产,循序渐进
稀特蔬菜均为人们初步认识的蔬菜,市场需求量不可能很大,人们的消费量必定有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农户种植前,先要自己或委托农协组织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动态,确定有市场销路后,开始少量试种,逐渐增加栽培面积。
二、 小批量、多品种种植
消费者是在尝鲜、猎奇的心态下开始购买稀特蔬菜的,这一消费特点决定了稀特蔬菜上市量较小,所以对稀特蔬菜应小批量生产,多品种供应。多品种发展稀特蔬菜种植,一方面可满足消费的不同需求,拓展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互为补充,保证种植者效益。
三、 适地生产,周年供应
由于稀特蔬菜价格较高,主要消费群为城镇中收入相对较高的人,以及供应大型的超市、宾馆和饭店,所以生产区应选在城市郊区,或者蔬菜种植历史较长,有着完善的蔬菜营销渠道的地区,并以销量确定种植面积。稀特蔬菜生产应分期播种,分期收获,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这样可以长期与销售商合作,有利于确定长期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
四、 精细包装,加强宣传,引导消费
由于稀特蔬菜一般是组织柔嫩、营养丰富的高档蔬菜,因此应对产品进行精细包装,如以礼品包装净菜上市。可以在产品包装上写明其营养成分、烹调方法及药用保健价值,使消费者了解稀特蔬菜的优良特性,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五、 构建完整的贮藏、保鲜、加工链
多数稀特蔬菜收获期较集中,而市场消费量少,消费时间长,这一矛盾必须通过贮藏、保鲜、加工技术来解决。在收获旺季,可将过剩的产品进行贮藏、保鲜、加工,待淡季上市供应。稀特蔬菜经加工后,容易贮运,并且延长了货架期,有利于销售。目前很多稀特蔬菜加工技术已较为成熟,如发菜干制、蕨菜腌制、青花菜速冻、芦笋罐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