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荔枝的产地分布
荔枝原产我国南方,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其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因而,适宜荔枝栽培的地域要比其它***带水果品种狭窄得多,其适宜地带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北纬18—29 O之间,尤其以北纬20O—24O地带为最适宜区。目前世界上,我国是荔枝主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泰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日本等国家只有局部地区有荔枝栽培,面积较小,栽培品种大多从我国引进。
我国荔枝栽培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为最多产区;云南、四川次之;浙江、贵州仅有少量栽培。
二、荔枝生长结果习性
1、根的生长发育。荔枝根系庞大,分布范围与土壤的性质、土层厚薄、地下水位高低及农业措施密切相关。地下水位较高时,根群的垂直分布多在土层1.2米以内;冲积土地下水位较低者,其根可入土达5.8米。根系水平分布通常比树冠大1—2 倍,以距主干约1 米至树冠外缘土层根量最多。一年中根系有三个生长高峰,分别是5—6月、7—8月、9—10月,第二次生长量最大。个别年份11月仍有少量新根发生。荔枝根群和新梢的生长高峰互为消长的,新梢生长或开花结果处于旺盛时,未发现有新根生长,只有地上部分减少营养消耗时,根群才进入生长高峰。
2、枝梢的生长。 荔枝的新梢多从上一次营养枝顶芽及其第二、三个侧芽抽出,落花落果枝从残留的花枝、果枝基部,采果枝及修剪枝从枝梢先端腋芽抽出。一年中新梢发生的次数,因树龄、树势、品种和外界条件而异,幼年树营养生长旺盛、肥水充分,可抽梢5—6次;青壮年树当年采果后抽新梢1—2次,也有3次者,未结果年份抽梢3—4次;成年树多采果后抽梢1次。不同季节对梢期长短,叶色变化影响很大,温度低,新梢萌发后嫩叶呈红铜色,经转绿充分成熟,梢期长;气温高,嫩叶的生长和转绿同时进行,梢期短。年周期中,因物候期不同,枝梢的生长有:
(1)春梢:立春以后抽出,此时气温较低,初生嫩叶多呈红铜色,梢期80—140天。
(2)夏梢:5月上旬至7月底萌发,幼年树及青年树先后有2—3次新梢。此时气温由低到高,梢期先后由长到短,长的50天以上,短的不足一个月。
(3)秋梢:7月下旬至10月抽出,青壮年树能萌发2—3次,梢期长短与夏季相反,由短到长,短的只需一个月,长的90天以上。秋梢是重要的结果母枝。
(4)冬梢:11月至翌年1月抽出。冬季温暖多雨,健壮植株会萌发冬梢。抽出后又因遇低温霜冻,嫩叶细小且不能正常转绿,甚至干枯,成为无叶光棍枝,不利次年开花结果。
3、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
(1)花芽分化分两个时期:①、花序各级枝梗分化期:生长锥由宽圆锥形变得肥大宽圆,花序原基形成。之后,主轴由下而上分化出雏形复叶,叶腋间产生一级枝梗(侧轴)原基即肉眼可见的“白点”,一级产生二级,二级又产生三级分枝,大型花序中下部枝梗还可有四级分枝,直至主轴顶端进入花器分化时各级分枝分化才停止。全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花序分枝与花器分化同时进行。②、花器分化期:花器的分化是由外到内,依次分化萼片、雄蕊、雌蕊多数不见花瓣。随着雄蕊原基的发育,中心生长锥周围产生两枚突起,逐渐加高加厚,形成片状心皮,心皮原基渐次由基部向顶端进行边缘愈合,成为两个完整的子房,内有倒生胚珠,心皮顶端也伸成花柱、柱头。据研究,荔枝单花开始分化时具有两性原基,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两***同步正常分化;但在减数分裂之后(尤其是雄性花),已发育到相当完全程度的雌***在开花前一周左右才停止发育,所以在雌雄性别岐异决定以前,及时采取人为措施控制花性是有可能的。如在花芽进入分化前增施钾肥对提高雌花比例有良好作用。
(2)开花习性荔枝开花次序由下而上,以一个小穗而言,中央一朵花先开,旁两朵后开。同一花穗雌雄花开放的高峰期不相遇,依其开放过程可分为三个类型。①单性异熟型:雌雄蕊不同时成熟,也不同时开放;②单次同熟型:雌雄花有一次同时开放;③多次同熟型:雌雄花同时开放在一次以上。雌花比例一般在30%以下,高者可达50%以上。每穗雌花量一般有100—200朵,高者可达700朵。
(3)果实发育,荔枝是多花果树,但落花落果极为严重,结果率极低。
据广西北流荔枝场1979—1983年对新丰黑叶的观察(每年观察100穗),年平均结果率最低为3.2%,最高为8.2%,平均每穗结果数为1.33—4.06个。
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长短,受品种特性和气候的影响。有效日积温越高,果实成熟越快;早熟品种果实成熟较快,迟熟品种果实成熟较慢。在我市正常年份早熟种大造的果实发育成熟期为65—70天,迟熟品种如淮枝的果实发育成熟期为75—80天。荔枝的果实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1)种胚发育阶段:这一阶段从雌花授粉受精到果肉(假种皮)出现为止,历期30—40天。种胚发育的前期即授粉受精后8—10天,绝大多数子房二室开始分化,一室继续发育,此期通常称为果实并粒期。
(2)果皮速生阶段:自果肉从种子基部开始生长至果肉包过种子顶部为止,历时15—25天,因品种不同而有异。这一阶段果皮迅速生长、增大,果肉从种子基部开始形成,并缓慢向上生长,最后包过种核。果皮由青带黄白色转为棕褐色,并逐渐由软变硬。
(3)果肉速长阶段:从果肉包顶到果实发育成熟止,历时20—25天,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果肉迅速生长、增厚、增重,果肉的增重量匀占成熟果全部果肉质量的85%以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迅速增加。这一阶段中期以后,果皮颜色从果蒂端开始转红,并逐渐扩大,最后使果皮全部变红;龟裂片渐平,果肉饱满,果皮渐薄。
荔枝果实发育的生理变化过程中有三个生理落果期。
(1)幼果落果期:也叫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开花后7—14天,小果大量脱落,占幼果总数的50—60%。此期落果的主要原因是,①授粉受精不良,种胚不能发育;②大量开花,营养消耗大,树体亏损而又没有及时、足量地补充;③气候不良,特别是阴雨天多,光照不足。 (2)中期落果:此期落果高峰出现在假种皮(果肉)发育至种核一半位置时。此期落果原因主要是,①夏梢大量抽发,消耗了大量的养分;②连续阴雨、暴风暴雨,或者过分干旱,或者病虫为害。
(3)采果前落果:通常出现于采果前10天内。主要原因是,①果实急剧加重,养分供应不足;②受病虫为害(如果实霜霉病、爻纹细蛾等)。
在上述三个生理落果中,幼果期落果最多,但只要在穗上的幼果能有相当数量(一般平均每穗达15粒左右),对产量影响不大;中期落果数量比幼果期少,但对产量影响很大;采前落果数量虽少,但经济损失最大。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农业措施,防止或者减少中期落果和采前落果。
三、荔枝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由于荔枝原产我国南***带地区,主产区年平均温度20—30℃,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因而限制了其栽培分布。生长发育期间要求高温多湿,最适生长温度23—29℃,10—12℃生长缓慢。冬季要有一定的适当低温时间,以利于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春季10℃以上才开始开花,18—24℃开花最盛,花期及幼果期低温阴雨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甚至全部失收。0—2℃会遭受低温危害,但成年树没有生长活动时可耐—2.8℃甚至更低低温。荔枝生长需要充足水分,要求年雨量1200mm以上,华南主产区年降雨量1500—1800m。荔枝喜光,有“当日荔枝”之称。据对我市近2 0 年的气候分析认为:一般1月份低温(11—15℃),晴天日数多(12—22天),日照时间长(117h),降雨日数少(少于5—10)天,雨量不到50mm,相对湿度73%以下,则为丰产年。荔枝生长旺盛期及采果前忌台风。对山地红、黄壤土,平地砂壤土、冲积土、甚至粘土都可适应,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有机质2%以上、土壤疏松以及能促进根菌繁衍的酸性(PH5—6)砂壤土为好。总的要求是营养生长长期需要日照充足多雨,花芽分化期低温干燥,果实发育期天气晴朗,几天一场雨为最好。
四、高产栽培技术
荔枝与其它***带水果相比,对环境条件尤其是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更严格,因而荔枝的挂果产量状况除与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有关系外,还与气候变化情况有关。在自然条件下,目前,我们对气候的变化还不能进行人为调控,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处于更佳状态,从而夺取更好的产量水平。
(一)提高种植质量,高标准建园
1、选好园地。 荔枝高产栽培应选择地势开阔、坡度在30 O/以下,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有机质含量1%以上,并具有水源的丘陵或坡地,作为开发种植园较为理想。
2、搞好规划。= 对选定的园地,要认真搞好品种选择,分区、道路、排灌系统、肥料基地、防护林及辅助建筑等的规划工作,以利对果园实施规范化管理。
3、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一般山地以行株距为6×5米 —— 5×4米,每亩植20—30株为较合理的密度。
4、挖大穴,下足基肥。对在丘陵地上开垦建果园的,按种植的行距规格、开成等高梯田带或等高壕沟。然而按选定的株距定点挖种植穴,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1米,并每穴下足不少于50公斤的垃圾肥、绿肥、厩肥及猪牛粪等沤制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5、选用壮苗。“苗好一半树”,壮健的苗木,定植后恢复生长快,成活率高,树冠扩大快,易培养早结丰产的树冠结构。壮苗的基本要求是:枝干光滑,无病害,无机械损伤,叶厚色绿,根多新色,对圈枝苗,苗茎粗要1.5厘米以上,有2—4个分枝,苗高50厘米以上,发根2次以上根色新壮健,泥团与苗木不松动;对嫁接苗,要求苗龄一年半左右,主干茎粗1 厘米以上,有3—4个分枝,嫁接口起高度在40厘米以上,嫁接口愈合好,且平滑不突出或不成瘤状。
6、细心定植。定植时,在已下足基肥的定植穴中先回上大半坑土后,再种上木苗,一手拿苗,一手轻轻回细土,回土以盖至根部上2厘米左右,淋足定根水,然后继续回泥,并在回土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时,进行起成树盘,再盖上茅草或茎萁草保湿,苗旁立支柱,防风吹摇松苗造成死苗,定后晴天每隔3天淋一次水,遇雨天注意排水防渍,30天后检查成活情况并及时补种。
(二)幼龄期的管理
目标:在提高成活的基础上,增加根量,扩大根子生长范围并增加绿叶层,培养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骨干枝、扩大树冠,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
1、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 土壤施肥在定植后一个月即开始,二、三年内,以增加根量、促梢、壮梢为主。宜掌握“一梢二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正常生长。当新梢伸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淡绿色时,施第二次肥,促使枝梢迅速转绿、提高光合效能、增粗枝条、增厚叶片。当有新梢转绿后施第三次肥,加速新梢老熟、缩短梢期、利于多次萌发新梢。施肥量视土壤性质、幼树大小而定,定植后树小根少,每株每次约施复合肥25—30g、尿素20—25g、氯化钾15—20g、过磷酸钙50—75g,单独施或混合施,混施时份量酌情减少。第二年起施肥量相应提高,比上年约增40—60%。此外,根据树体生长情况,枝梢生长迅速期,可增喷叶面肥,常用有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3%—0.5%、硫酸镁0.3%—0.5%、硼砂0.02%—0.05%、硼酸0.05%—0.1%、硫酸锌0.1%—0.6%以及1%—3%过磷酸钙浸出液。
2、灌水、排水幼年荔枝根少且浅,受表层土高水分的影响较大。一年生荔枝幼树常发生“回枯”现象,尤以定植后已萌发一、二次新梢又放松了水分管理的圈枝苗,“回枯”更为严重,故旱天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天防止树盘积水。
3、松土、改土荔枝菌根好气,土壤疏松通气才能促进根系发育。幼龄果园的耕作,多数结合间作进行,一年松土除草六、七次。从第二年起,丘陵山地荔枝果宜行深翻,结合施入有机质肥扩穴改土。水位较高荔枝园,应注重客土培土,加厚土层。
4、间种和地面覆盖幼龄和青年荔枝园,应充分利用空间间种、套种。土壤覆盖可夏降土温、冬能保暖、防旱保湿,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覆盖方法可种绿肥和生草,旱季收割后盖于土面,或埋于根际土层。死物覆盖通常用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盖于树盘,上培薄土。
5、整形修剪幼年荔枝树。整形修剪着重培养3—4条主枝,使其着生角度合适、分布均匀。修剪原则是宜轻不宜重,主要剪除交叉枝、过密枝、弯曲枝、弱小枝,以及不让其结果的花穗,使养分有效地用于扩大树冠。可剪可不剪的枝条暂时保留。修剪时期在新梢萌发前进行。整形修剪可用剪枝、摘心、拉枝、吊枝、撑开等方法。
6、防寒护树。冬季如气温降至—2℃以下,将受冻害,尤其幼树发梢次数多、停止生长晚、寒冷来临之前枝叶未充分老熟,抗寒力低。可及早促使末次梢充分老熟,防止11月以后萌发冬梢;幼树树冠顶部用稻草遮盖防霜冻;荔枝园堆积草皮树叶,根据预测,霜冻来临前熏烟防霜;用绿肥、作物枝叶或垃圾覆盖于根系生长范围的土面,其上再盖薄泥。
(三)结果树的管理
1、科学施肥。6根据近年对荔枝矿质营养的研究,15—20年生植株每产100公斤鲜果,全年需施肥量为:N1.6—1.9公斤、P2O51.2—2.0公斤,K 2O2.5—3.5公斤。
全年施肥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①花前肥: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施下。作用是促进花芽分化、花穗发育、改善花质、提高坐果率、延迟春季老衰退,此期氮、磷、钾约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磷占25%—30%。
②壮果肥:花谢花后10—15天左右施下,作用是及时补充开花时的消耗、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并避免树体养分的过度消耗、为秋梢萌发打下良好基础,此次以钾为主,氮磷配合,钾约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
③采果前后肥:约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复树势、促发秋梢、培养壮健结果母枝、奠定翌年丰产基础,此期以氮为主,磷、钾配合,氮施用量约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钾占30%—40%。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和末春初施入。荔枝以土壤施肥为主,并根据各物候期的实际需要,辅以叶面喷肥。如用0.3%—0.4%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0.03%—0.05%复合型核苷酸,0.05%—0.1%硼酸,0.02%—0.05%硼砂,0.3%—0.5%硫酸镁。
2、中耕和松土:
①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结合施肥进行,可促发新梢、加速树势恢复,宜浅耕约10—15cm。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进行,深可15—20cm,以切断部分吸收根、减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发。第三次在开花前约一个月进行,宜浅,深约10cm。可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
②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结合清园进行。于树冠下土面培泥,厚约6—10cm。切忌堆积过厚,以防生根土层积水缺氧伤根。
③深翻改土:于树冠外围土层挖沟,深0—70cm,分层压入杂草、绿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群生长。
3、灌水和排水。水分管理原则上应按关键物候期掌握以下几点:花芽分化前期土壤要较干燥,后期适量供水,以利于花芽的分化和发育;开花期宜少雨多晴,久旱应灌水;果实发育期应保证水分供应,成熟期注意排除果园水;秋梢萌发期遇旱要灌水促梢壮梢。
4、培养壮健结果母枝。良好的结果母枝是夺取丰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结果母枝的要求:
①粗度:早熟品种如三月红、白蜡、白糖罂,成熟秋梢中产粗度达0.45cm以上为佳;中、迟熟品种如糯米滋、新丰黑叶,以0.4cm以上为佳。枝梢纤弱,开花坐果不良。
②长度:依品种、梢次、树势而异,早熟种或枝梢疏而长的品种,如三月红、白蜡等以一次梢15—20cm,二次梢总长25—35cm为宜。中、迟熟品种如新丰黑叶、糯米糍等以一次梢12—18cm,二次梢总长20—25cm为宜。老弱树枝稍偏短,青壮年树枝稍梢偏长,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挂果量随长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秋梢叶片:生长正常,数量多,充分老熟,叶果比一般为4—4.5:1。
④秋梢老熟后不再萌发冬梢。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促使秋梢适时萌发,具体放梢时间依地区、品种、树势而定。
5、控制冬梢。促进花芽分化冬梢一般都不能成花或结果不可靠。冬梢的萌发与树势、基枝的老熟程度和气候条件有关,生长状态也较为复杂,因而要根据其生长状况及气候条件分别处理。萌发时期较早、其时气温较高,或枝梢壮健的,在南部地区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老熟,反之应加以控制。其方法:
①药物控冬梢:常用药物有40%乙烯利0.08—0.16%、98%B 9-.1—0.12、或400—500毫克/升乙烯利和低浓度B 9 混合液。
②深松土、断细根:对树势较旺、芽饱满、有可能萌发冬梢的树,深锄土层20—30厘米,以切断部分水平根、降低吸水能力、提高树液浓度,利于花芽分化。
③环割:一般在“立冬”到“冬至”进行,用利刀在骨干枝皮层作环状或螺旋式切割,深达木质部。枝梢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有光泽的树,可环割二圈,相距约10—15厘米。环割部位视树体而异,初结果幼年树可在树干或枝径6—10厘米的骨干枝进行。壮年树在枝径约10—15厘米的第2—4级枝进行。对生长特别壮旺的糯米糍幼年树,也有采用螺旋状环剥的,剥皮带宽0.2cm,环剥1.5—2圈,对控梢促花保果有一定作用,但需慎用。
④铁丝绞缢:近年广东推广在1 1 月中旬至1 2 月中旬,对可能萌发冬梢的中、迟熟品种,用16号铁丝扎直径约3厘米的枝条1——2圈,并扭紧使树皮略微下陷,1月上、中旬解缚的办法来有控梢促花。
⑤短截冬梢:对已抽出的冬梢,梢长约8厘米以下及时短截,程度依萌发迟早而定,冬梢抽出早宜深,抽出迟留基部1.5—2厘米,以利于残梢基部侧芽分化花枝。
6、加强授粉工作,提高坐果率.荔枝坐果率高低差异有大,一般为雌花的2%—12%。一株19年生淮枝,雌花约达9万朵,如坐果率2%计,其产量仅36公斤,若坐果率提高到12%,则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可见生产潜力很大。
主要措施:
①花期放蜂:蜜蜂的传粉对提高坐果率起重要作用,放蜂的数量与荔枝群体大小成正比,成年荔枝树每亩果园放蜂1—2群,可满足传粉要求。放蜂期应停止喷杀虫农药,避免蜜蜂中毒和蜂蜜受染。
②人工辅助授粉:花粉的采集有湿毛巾沾着法,用湿毛巾在盛开的雄花上拖沾,并将沾有花粉的毛巾放入清水洗下花粉,然后喷于盛开的雌花上;脱粉板法,是用打了数个孔的铁片,直径4.5—5毫米,安装于蜂箱门,下方一小盒,当蜜蜂进入蜂箱通过圆孔时,脚上的花粉团部分被刮落。盛花期每天早上安装2—3个小时,每箱可取粉10—30克;人工采摘法,是人工剪下发育成熟且花药未开裂的雄花小穗贮藏备用。贮藏方法可装入有硅胶、生石灰等干燥剂的密封容器中,也可装入纸袋放于家用冰箱水果格中,5—12℃贮藏50天仍可使用。人工授粉以气温20—25℃为佳。可在每5 0 公斤花粉液中加入硼酸5 克。
③雨天放晴后及时摇花:盛花期遇阴雨时,天放晴即人工摇花枝以抖落水珠,加速花朵风干和散粉,或防止沤花。
④雌花盛开期遇高温干燥,宜灌水喷水,提高空气湿度,促进授粉受精。
7、保果。荔枝果实在发育过程中落果严重,在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辅以其他方法保果。
①药物保果:用GA20—50毫克/升、2,4—D5毫克/升、萘乙酸5—10毫克/升等药液,分别在谢花后20—40天喷药。
②环割保果:幼年和青壮年树环割保果较佳,一般在雌花开后和结果约40天左右分别环割一次,老树弱树不宜环割。
8、修剪。结果树修剪分秋剪和冬剪。秋剪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也有在两次秋梢的后一次萌发前进行。冬剪在冬末春初新梢萌发前或抽花穗前完成。成年结果树修剪宜较重,使养分集中,保证枝梢生长壮健并提高坐果率;老年树视树势而定,枝梢多而弱时修剪宜重,促使萌发壮健新梢,枝梢少而弱时修剪宜轻。重点工作还要放在根群的复壮更新上。通常是剪除过密枝、荫枝、弱枝、重叠枝、下垂枝、严重病虫枝、落花落果枝及枯枝等。修剪方法用短截和疏剪,剪时宜从树冠内部大枝开始、向树冠外围进行。剪后以枝条分布均匀、树冠下现出“金钱眼”为度。
9、采收荔枝果实由深绿转为黄绿色、局部出现红色是成熟的开始,成熟时果皮全部呈鲜红色,果皮一旦转暗红色已是过熟。从开始着色至完全成熟经历时间7—10天。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并获得较长保鲜期,应当在果皮八成至全部呈红色即果实刚成熟时采收。皮色转暗是果实衰老的信号,不宜远运,只作近销。正确的采收方法要求在考虑母树来年生产和保证商品质量的双有利下,宜采用“短枝采时”法,即在荔枝果穗基枝顶部节密粗大,俗称“葫芦节”处折断果枝,留下粗壮枝段。由于该枝段营养积累多、萌发新梢生长快且壮健、利于培养优良结果母枝。
(四)病虫害防治:
果树上的病虫害是危害树体生长及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重视。荔枝病虫种类较多,病害以霜疫霉病最为严重。害虫以荔枝蝽、花果蛀虫、荔枝瘿螨、尺蠖、天牛类、木蠹蛾类、蚧类、蓟马类、荔枝叶瘿蚊等发生最为普遍。
(一)主要病害
1、荔枝霜疫霉病,属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为害花穗和嫩叶,病部呈水渍状,褐色,上生白霉状病原菌,致使果实腐烂脱落,花果腐烂或干枯。连续数天下雨,天气湿度高,气温22—25℃,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迅速,特别是在果子着色后,发病更重。
防治
①采果后修剪清园,减少初次侵染病源;
②喷药防治,通常用9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可杀得2000用1000倍液。开花前后喷施,特别在果子着色下雨过后喷施,共喷3—4次;
③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BR>
2、炭疽病,属真菌病害。果实发病时病斑园形、褐色、边缘棕褐色、中央产生橙色粘质小粒,受害果肉变味F·B,树势衰弱,可形成枯梢或小枝和叶片变褐枯死,初浸染主要是树上的病枝叶。24—28℃最适合其发病。
防治
①冬季清园,减少病源;
②喷炭疫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可杀得2000用1000倍液,或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灭病威400倍液。
主要虫害
1、荔枝蝽蟓:每年发生一代, 以性未成熟的成虫越冬。<BR>2—4月交尾,3—5月产卵最盛。初孵若虫数小时后分散取食,危害嫩梢、花穗和果实,导致枯梢,落花落果。
防治:①从越冬成虫开始活动致产卵前, 或在卵块的初孵期,喷9 0 % 的敌百虫600倍液,或20%安绿宝1000倍液;
②在荔枝蝽蟓产卵初期放平腹小蜂进行生物防治。
2、荔枝蒂蛀虫(又名爻纹细蛾):广东、广西一年发生10—11代。以幼虫在荔枝、龙眼的冬梢或早熟种荔枝花穗的穗轴顶部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于3月底4月初,卵散产于果实龟裂片缝间或花穗、嫩梢上。幼虫孵出后自卵壳底部蛀入果实或嫩梢内取食,造成落果、虫粪果、花穗或嫩梢干枯,老熟幼虫在郁闭的叶片结茧化蛹。
防治:①抑制冬梢,搞好清园降低虫源;
②在蛹羽化率达40%和80%时喷90%敌百虫800倍加8817倍的混合液,或20%安绿宝1000倍液。
3、荔枝小灰蝶: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幼虫在4—5月份钻蚊危害早熟种果实,一般从果实中部钻入果内蛀食果肉、果核及部果壳,其蛀孔园形周边整齐光滑,蛀孔不附虫粪,可造成落果。一条幼虫能使2—12个果实受害。防治可用8817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8000倍液喷。
4、龟背天牛:一年一代或两年一代,以低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或树皮下越冬。6—9月成虫出现,成虫体背被黑色和虎皮色绒毛斑块,形似龟壳状斑块。卵多产于粗1—3cm枝条或枝叉的皮层下,孵化后幼虫向树皮下蛀食,并逐渐深入木质部形成长蛀道。成虫喜环食树枝皮层引致枝梢干枯。
防治
①人工捕杀成虫,并于8—12月常检查枝条,发现皮层有半月形产卵点即用小刀刮除卵粒或初孵动虫;
②用棉花团蘸乐果或敌敌畏乳剂5—10倍液,塞入蛀道;
③用“克牛灵”胶丸剂熏杀幼虫效果更好。
5、荔枝瘿螨:每年发生10代,以成螨和若螨在叶片或枝条上越冬。4月开始大量繁殖,5—6月危害最盛,以若螨、成螨吸食荔枝叶片、嫩梢、花穗、果实的汁液,被害部形成黄色至褐色毛毡状。
防治
①清园,剪除并焚烧被害的叶片以减少虫源;
②用20%的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或用克螨特、扫螨净等喷杀。
6、荔枝叶瘿蚊:严重为害叶片,以低龄幼虫在荔枝老叶的虫瘿内越冬,2—3月老熟幼虫离瘿入土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从土壤羽化飞出,并在幼叶上产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从嫩叶背潜入叶肉。被害部逐渐增大呈泡疹状突起的瘿室。
防治
①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羽化出土前,用5%锌硫磷40倍拌细泥沙撒施全园后浅耘表土;
②春、秋梢展叶前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