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产期:1-4月。原产中国华中或华北。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莴笋的药用价值 1、开通疏利、消积下气: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对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利尿通乳: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3、强壮机体、防癌抗癌:莴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机化含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对有缺铁性贫血病人十分有利。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 4、宽肠通便: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 5、莴笋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对人的基础代谢,心智和体格发育甚至情绪调划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莴笋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不同于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丰富的氟元素,可参与牙和骨的生长。能改善消化系统和肝脏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有助于抵御风湿性疾病和痛风。 莴笋的科学留种措施 莴笋为高温感应型作物,春化阶段一般不要求低温。在阶段发育中对长日照要求不严格,不仅春夏季可以开花,而且秋季栽培也可开花,比较适宜于自己留种。所以菜农多半是自己留种。但留种一定要是优良的常规品种,并要注意留种方法。 一、留种地选择。农户留种常在商品莴笋中选择优良单株,但要注意留种条件。莴笋植株抽苔开花结籽后易受大风雨涝的影响而倒伏减产,所以留种地要尽可能选择避风、且排灌条件良好和不太肥沃之地。尽管莴笋是自花受粉作物,但异交率也有1%左右,要注意与其它品种的隔离,采用自然距离隔离和时间隔离均可。自然隔离距离以100-300米为好,时间隔离即错开开花期30天以上。 二、优良单株选择。经过越冬的春季肉质莴笋达商品采收标准时进行田间选择。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抽苔迟、节间紧密、没有侧枝、叶片少、笋粗而不开裂、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未选中的植株收获上市。对种株做好标记,并分别编号。 三、加强田间培管。将选留的种株下部叶片及枯烂叶去掉,培土。开好围沟和畦沟,并注意经常疏通排水沟,防阻塞,以防田间渍水。为了防刮风和大雨天引起倒伏,最好插立支架。莴笋后期易发生霜霉病、蚜虫等病虫害,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防治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400-500倍液喷雾,在发病初期开始,每隔7-10天1次,共喷2-3次;防治蚜虫可用10%蚜虱净(又名吡虫啉、大功臣、康福多、一遍净)2500-3000倍液防治。 四、及时采收。6月份前后,当花冠枯黄后呈褐色、花序中吐出白毛时,种子基本成熟,要及时采收,否则种子上的白色冠毛易被风吹走,带走种子或遇雨烂种脱落。鉴于莴笋不同部位花序中成熟期相差较大,应分期采收或大部分花序成熟后整株收获,然后晾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