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筋腐病, 又称条腐病、 带腐病、 条斑病, 俗称乌心果、 黑筋
或铁皮果等, 是保护地番茄果实常发生的生理病害。 越冬栽培的番茄
多在第二、 第三穗果大量发生, 冬春栽培的多在第一、 第二穗果大量
发生, 病果在转红期暴露病症。 日照和积温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低温低湿、 二氧化碳不足、 过氮、 缺钾、 缺铁、 缺硼、 地下水
位高、 土壤板结等因素造成。 连作地发病重, 土壤黏重、 有机肥使用
少、 土壤过湿、 过干旱利于发病。
(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 有两种类型:
一是褐变型, 主要表现为褐变症状, 自幼果期开始发生, 主要危害
1~3穗果实, 在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现局部变褐, 果面凹凸不平, 发病
严重的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出现坏死斑。 剖开病果可见果实的维管束呈
茶褐色条状坏死, 果心变硬或果肉变褐, 完全丧失商品和食用价值。
二是白变型, 主要表现为白变症状, 主要发生在番茄绿熟至红熟
期, 其病症是发病的果实着色不匀或不着色, 或成熟后果实表面呈红
黄相间或红白黄绿相间等症状, 不转成红色; 有时果面呈半透明状,
明显可见内部维管束组织呈褐色。
从番茄果形看, 发病轻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 发病重的果实靠胎
座部位的果面呈绿色凸起状, 其余转红的部位稍凹陷, 且果面颜色红
绿不匀, 发病部位具蜡样光泽。 从番茄内部组织看, 剖开病果可见果
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 发病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 且褐变
部位果肉硬化, 不变红, 食之淡而无味。 发病重时, 果肉维管束全部
呈黑褐色, 发病果实横切或纵切切面的表皮下可见有一圈褐色或黑褐
色的点或线, 即果实的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 剥离发病果实表皮后
维管束呈褐色或黑褐色的网状, 发病果实不转色的部位对应的维管束
呈褐色或黑褐色, 部分发病果实形成空洞, 完全丧失商品和食用价
第三章 番茄 317值。 番茄筋腐病一般不易从植株茎叶上的表现看出症状, 但有时剖开
距根部70厘米处的茎部, 可见茎的输导组织呈褐色病变, 引致果实
呈上述病状, 区别于病毒病。
(2) 防治方法
① 选好品种 目前国产品种较国外引进品种抗筋腐病。 熟性较
晚、 果实发育较慢的品种抗病, 粉果型较红果型抗病。 小果型比大果
型抗病。
② 培育壮苗 科学确定播种期、 定植期, 不要过早播种。 改两
次分苗移栽为育苗钵内单粒种子直播。 秋延后栽培的, 夏季高温分苗
比钵内单粒种子直播发病多几倍到几十倍。 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期低
于10℃, 高温不超过25℃, 定植后以13~27℃为好。
③ 增强光照 挂银膜补光增加光照, 选用透光率高、 保温性能
好的覆盖材料, 保持薄膜清洁。
④ 加强管理 发病较重的保护地实行轮作换茬。 及时中耕, 尤
其是冬季低温期, 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 防止土壤板结引起筋腐病
的发生。 适当稀植, 适时整枝打杈, 及时摘除病叶。
⑤ 科学施肥 增施农家肥和磷、 钾肥。 每100米长大棚施用酵
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8~10米3、 尿素5~7千克、 过磷
酸钙70~80千克 (最好不施用二铵)、 硫酸钾30~35千克 (不能施
用氯化钾), 混匀撒施后翻地。 最好能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⑥ 及时追肥 果实膨大期少施氮肥, 多施钾肥和铁元素。 可叶
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000倍液、 0.2%的葡萄糖+0.1%磷酸二氢钾混
合液、 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钙的混合液、 金维素800倍液、 邦龙鱼蛋
白有机肥80倍液、 农乐2000倍液等叶面肥。 有条件的, 可在冬季增
施二氧化碳气肥。
⑦ 适时浇水 看天、 看地、 看作物, 适时适量浇水。 保护地内
冬季连阴天后骤晴不要急于浇水, 以防土壤温度长期处于过低状态,
待土壤温度恢复后再浇水。 阴雨天不浇水, 晴天上午浇水。 有条件的
采用膜下暗灌或微滴灌, 忌大水漫灌。 雨后及时排水。
⑧ 注意防治病毒病 注意筯腐病与病毒病病果的区别, 病毒病
一般会有花叶、 条斑等全株性症状, 而筋腐病仅在果实上产生症状而
在植株茎叶上一般不产生症状。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5 18:28 , Processed in 0.42544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