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 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 雄成虫体长22~24毫
米,雌成虫体长23~25毫米,体黑褐色大型,头顶黑色,复眼四周、
面部橙黄色,从头背观两复眼内方的橙黄纹呈“八”字形。 前胸背
板黑褐色,1对羊角形深褐色斑纹隐约可见,侧片背半部深色,前
下角橙黄色;中胸腹板后缘中央具小切口。 雄前翅黑褐色具油光,
长达尾端,后翅发达如长尾盖满腹端。 雌前翅长达腹端,后翅发达
伸出腹端如长尾。
(2)生活习性及危害状况 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
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翌年4~5月份孵化为若虫,经6次
蜕皮,于5月下旬至8月份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和若虫昼间隐
蔽,夜间活动,觅食、交尾。 成虫有趋光性,喜栖息于阴凉、土质疏
松、较湿的环境中。 蟋蟀是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
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
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近年来在河北省中南部大白菜产
区蟋蟀危害日趋严重,轻者食叶成缺刻或孔洞,重者叶片全被吃
光,造成缺苗断垄。
(3)防治方法 一是翻挖整地,清除杂草,降低虫口密度。 二
是毒饵诱杀:苗期用50%辛硫磷乳油25~40毫升或90%敌百虫
晶体30倍液1千克拌30~4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棉籽饼,适当加
水,制成毒饵诱杀蟋蟀;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60毫升,拌
细土75千克制成药土撒入田中,杀虫效果较好。 施药时要从田四
周开始,向中间撒。 三是喷洒 0.5%乐果粉 1.2~2.0 千克/667
米2,连续喷 2~3次,每次间隔1~2天。 在早、晚有露水时喷效果
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