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每年发生代数各地差异明显。 内蒙古、新
疆每年3代,华北每年4代,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每年5~7代。
以蛹在5~10厘米土中越冬。 华北地区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5
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 成虫出现第一代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在
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在10月上旬尚有
棉铃虫出现。 第一代主要为害麦等早春作物,第二、第三代为害棉
花,第三、第四代为害番茄等蔬菜。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萎蔫的杨柳枝把有强烈趋性。 卵散
产于嫩叶或果实上。 一般每头雌蛾产卵100~200粒,多者可达千
余粒,产卵期持续7~13天。 低龄幼虫取食嫩叶,三龄后蛀果,蛀
孔较大,外面常留有虫粪。 幼虫期15~22天,共6龄,老熟后入土
化蛹。 棉铃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转移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1头
幼虫可食害3~5个果实,以第二代、第三代为害最为严重。 棉铃
虫发生 的 最 适 宜 温 度 为 25℃ ~28℃, 最 佳 相 对 湿 度 为 70% ~
90%。
棉铃虫天敌很多,有赤眼蜂、姬蜂、寄蝇等寄生性天敌和草蛉、
黄蜂、猎蝽、乌雀类捕食性天敌,以及一些细菌、真菌、病毒等可对
棉铃虫的卵和幼虫起到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