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菇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借助于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分枝,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无限地进行生长繁殖。 在子实层中,双核菌丝顶端产生担子,其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和分离,形成四个担孢子。孢子成熟后,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由于平菇栽培的种类繁多,作为生产者来说要能从外观简单区别常见的种类,以避免产销不对路。所以,本文也主要从外观上简要介绍平菇几个常见的栽培种类的形态特征。 平菇的营养分析 1. 平菇含有抗肿瘤细胞的硒、多糖体等物质,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 2. 平菇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故可作为体弱病人的营养品,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治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同时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可起调理作用。 平菇的功效作用 功效作用方面,平菇性平,味甘,具有补虚、抗癌的功效,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节植物神经。平菇含有多糖体,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平菇还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经络不适等症。此外,平菇对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溃疡、软骨病、高血压等都有疗效,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治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对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可起到调理作用。 平菇块菌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 平菇块菌病的病害症状: 该菌菌丝与平菇菌丝相仿,肉眼无法区分;它可深入基料内部,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水分以及自下而上的空间,抑制平菇出菇能力。其生理成熟的菌丝体,在培养料出菇面形成子囊果,尤其是畦栽时在菌柱周围与土壤接触区域大面积发生;群生或集生的子囊果外形呈脑状皱纹块,极似去掉涩皮的核桃仁,皱皱巴巴不舒展;初出现时大多数菇农误认为是平菇现蕾,结果数天之后仍无发化现象,只是子囊果由初期的奶白色转为浅奶黄色,再逐渐变为黄褐至红色,且其体积也在不断膨大,此时采取各种手段防治为时已晚。该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令整批栽培只菇不出。菇棚内散发高浓度漂白粉的气味,是块菌病发的重要标志之一。 平菇块菌病的发病原因: 锹氏裸囊菌是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恶性杂菌。孢子大量存在于基料中,生命力极强,遇16~35℃温度、70%以上的空气湿度,可很快萌发并形成危害。该病菌对覆土式栽培的平菇危害特别严重。 平菇块菌病的防治措施: 1、培养料一定要经充分、均匀的堆酵处理,且含水率不可高于63%。 2、栽培用土的处理参照前述。 3、菌袋进棚前,除按前述要求处理大棚外,间隔5天重喷1~2遍1.2%以上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有发病记录的地区,还要加喷一遍多甲溶液。 4、一旦发现块菌发生,大棚内应立即加大通风、降低温度和湿度,并将发病区域及其外沿3厘米(深度视发病时间及程度而定)连土带培养料挖除,回填处理过的细土,并全棚地毯式喷洒一遍1%漂白粉溶液,发病挖除部位涂抹4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16 05:41 , Processed in 0.55487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