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 是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种常见病、 高发病, 严重制约
着辣椒发展。 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发病重, 蚜虫重的田块病毒病发生
重。 春棚和露地前期病毒病较轻, 且多表现为花叶, 6~7月, 多表
现为重型花叶, 皱缩畸形, 坏死顶枯。 秋延后辣椒, 因高温少雨, 多
蚜虫, 幼苗期发病率高。 进入9月, 由于病毒的增殖积累, 病情急剧
加重, 严重的达 100%, 症状多为线叶、 丛枝、 畸形矮缩等的综合
表现。
(1) 发病症状 (表11) 辣椒病毒病在田间的表现一般有花叶、
黄化、 坏死和畸形四种。 近年来, 还发现一种顶枯病毒病, 一般表现
为花叶。 严重时几种症状同时出现, 引起大量落叶、 落花、 落果, 生
长点坏死。
(2) 防治方法 病毒病一般有两种状态, 即显症状态和隐症状
态, 辣椒表现上没有表现病毒症状时并不表示辣椒并没有感染病毒
病。 所以病毒病重在预防, 一旦病毒病表现症状, 以目前的植保水平
难以治愈, 只能通过药剂来控制其发病程度, 尽量控制其不在果实表
现症状。 病毒病的防治分为两种情况。 棚内还没有表现病毒症状, 防
治的关键是避免棚内高温干旱的环境, 使其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已发
病的要采取防病防虫双管齐下并形成与病毒抢时间的观念。 对于棚内
118 辣椒 茄子 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表 11 辣椒病毒病的几种田间表现症状
表现类型 症 状
轻度花叶 表现为叶面明脉,轻微褪绿,叶面现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无明显的
畸形与矮化,不落叶
重度花叶 叶面褪绿斑驳,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成线状叶,果实变小,植株生长缓
慢,严重矮化
黄化 表现为病株从嫩尖叶开始变黄,直至整株黄叶,导致落叶、落花、落果
坏死 表现为发病植株茎叶尖枯干,老叶茎秆出现死斑、坏死条斑
畸形 表现为病叶变形似蕨叶,植株矮小,分枝多,呈丛枝状
顶枯
田间病株先从上部心叶开始,黄化蕨叶,整株萎缩,不结实或果实小,叶片产
生枯斑,并发展成系统斑驳或坏死,叶片及顶尖坏死后干枯,呈褐色。 植株感
病中、后期,从顶尖开始掉叶、落花、落果
已经表现病毒病症状的, 可喷用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 0.5%
菇类蛋白多糖水剂 200~300 倍液、 3.85%三氮唑核苷混宁南霉素
300倍液或乙蒜素等药剂, 并喷施1.4%复硝酚钠水剂6000倍液促进
辣椒生长, 注意叶面补充含锌叶面肥。
① 防虫 严防棚内白粉虱、 蚜虫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 选用
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50克/亩,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
倍液50~60千克/亩等, 交替防治效果好。
② 加强田间管理 盛花盛果期, 应及时施肥水。 夏天强光、 高
温时, 可间作高秆作物 (如玉米、 菜豆) 或覆盖遮阳网等防止高温和
强光暴晒。 微碱性土壤和叶面喷 pH 值7~7.5的生石灰液, 可抑制
病毒病发生。
③ 药剂防治 对于常年病毒病高发区, 可采用如下保守防治方
法: 20%盐酸吗啉胍·铜或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于
发病初期喷雾, 7天1次, 共3次; 在2~3叶期, 移栽前7天, 缓
苗后7天, 各用 10%混合脂肪酸水剂 100 倍液, 可增强免疫能力;
定植后、 初果期、 盛果期早晚各施用植物病毒钝化剂 “912”, 每亩用
1袋 (75克) 药粉, 加入少量温水调成糊状, 用1千克100℃开水浸
泡12小时以上, 充分搅拌, 凉后兑水15千克; 也可用0.5%菇类蛋
白多糖水剂200~300倍液喷雾, 从苗期开始7天1次, 共4~5次;
第一章 辣椒 119或用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喷雾, 发病初期7天一次, 共3
次。 发病初期, 可用0.1%高锰酸钾或20毫克/千克萘乙酸或1%过
磷酸钙喷雾, 对花叶病毒有一定的防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