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彩图11) 是豇豆的重要病害之一, 从幼苗期到收获期
都可发生, 地上部分均能受害, 主要为害茎蔓, 还可为害豇豆的子
叶、 苗茎、 叶片、 叶柄、 荚果及种子。 轻则生长停滞, 重则植株死
亡, 对豇豆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 温凉多湿 (多雨、 多露或重雾)
的地区病害往往比较严重。 早春气温回升早, 夏秋连阴雨多, 易发
病。 多年连作、 地势低洼、 种植过密、 土壤黏重的田块发病重。 感病
流行期为4~5月和8~11月。
(1) 识别要点
① 幼苗染病 子叶、 子茎、 叶柄上出现褐色至红褐色、 细条形
52 豆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或梭形病斑, 稍凹陷或龟裂, 终致幼苗枯死, 患部出现小黑点病征。
② 叶片染病 病叶上先出现淡红褐色小点, 逐渐发展成圆形至
不定形病斑, 边缘褐色, 中部淡褐色, 具黄色晕圈, 斑面隐现不明显
云纹, 后期病斑相互融合, 造成大面积枯死。 也有的病斑是从叶尖开
始发病, 病斑迅速扩展, 呈倒 “V” 字形大斑, 病健交界明显, 其上
散生淡黑色小颗粒。 湿度大时呈现朱红色小点病征。
③ 茎蔓染病 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 初为紫红色, 后变淡,
凹陷以至龟裂, 病斑上密生黑点。 湿度大时, 病斑上常出现大量粉红
色的黏稠状物, 常因腐生菌的生长而变黑, 加速组织崩解。
④ 豆荚染病 豆荚上产生圆形褐色小点, 扩大后为椭圆形或近
圆形病斑, 边缘浅褐至粉红色, 湿度大时, 溢出粉红色黏稠物, 豆荚
成熟后, 病斑凹陷, 边缘隆起。
⑤ 种子染病 呈黑色或黑褐色斑点, 稍凹陷, 一般仅发生在表
皮上, 不内渗, 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朱红色小点或小黑点。
(2) 防治方法 豇豆炭疽病的防治, 应以幼苗为防病重点, 并
加强管理, 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① 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 播种时用种子
重量0.4%的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提倡水旱轮作或
与葱蒜轮作1~2年。 上茬收获后, 及时清除田中的茎叶及周边的杂
草, 减少虫源。 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 施腐熟有机肥, 增施磷钾
肥。 及时去除病枝、 病叶、 病株, 并带出田外烧毁。
② 药土护种 药土营养钵育苗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
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1)+肥土=1∶500配成] 或穴播时药土护种
(苗), 或移苗时药土护苗 (穴施药土)。 出苗后至抽蔓上架前, 喷施
上述药剂1000~1500倍液, 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 10%苯
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可分散粒
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2~3次, 隔7~10天1次。
③ 生物防治 可选用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
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20~150倍
液等喷雾防治。 还可选用波尔多液1∶1∶200、 0.5%蒜汁液、 铜皂
水液1∶4∶(400~600) 倍防治。
④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即开始喷药预防, 苗期防治两次, 结
第一章 豇豆 53荚期防治1~2次, 每次间隔5~7天。 药剂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
1000~1500倍液, 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代森
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 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
20%噻菌铜悬浮剂500~600倍液、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 25%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 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溴菌清可湿
性粉剂 500 倍 液、 10% 苯 醚 甲 环 唑 水 分 散 粒 剂 1000~1500 倍 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每隔7~10天喷一
次, 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