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病 (彩图33) 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 各地均有发生,
多在生长后期发生, 对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种荚。
① 叶片 初生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 直径5~10毫米, 褐色,
具有同心轮纹, 中央褐色, 四周略隆起, 暗褐色。 后病斑扩展或破
裂, 叶片多反卷干枯, 湿度大时表面生有密集的黑色霉层, 即病原
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② 豆荚 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斑, 其上密生黑霉菌。 荚皮破裂
后, 侵染豆粒。
(2) 发病规律 病原为簇生链格孢, 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
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第二
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 雨传播, 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高温多湿天
气有利于发病。
(3) 防治方法
① 种子消毒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可选用种子重量0.4%的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 或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 农业防治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集中深埋或烧毁, 重
病田实行水旱轮作。
③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 可选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 或 58%甲 霜 灵 · 锰 锌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 或
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 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300倍液等喷雾防治, 7~10天1次, 连续防治2~3次。
棚室栽培可在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防治, 喷撒5%百菌清粉尘
剂, 每亩次喷1千克, 隔9天1次, 连喷3~4次。 或用45%百菌
清烟剂、 或10%腐霉利烟剂, 每亩次200~250克。
193大豆优质高产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