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炭疽病普遍发生于东北、 华北、 华东、 西北、 华南各大豆
产区, 南方重于北方。 冷凉地区发病较轻, 在热带和***带地区由
于炭疽病的危害导致种子品质变劣而减产。 主要侵染茎秆和豆荚,
有时也可侵染幼苗和叶片。
(1) 发病症状 大豆不同部位炭疽病的发病症状见表23。
表 23 大豆不同部位炭疽病的发病症状
子叶
出苗后,子叶上出现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扩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气
候潮湿时,子叶变水浸状,很快萎蔫、脱落。 病斑可从子叶扩展到幼茎上,致病部
以上枯死
叶片 成株期叶片发病,病斑为不规则形,边缘呈深褐色,内部呈浅褐色,病斑上生粗
糙刺毛状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叶柄 叶柄染病,病斑呈褐色、不规则形
茎秆 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常包围茎部,上密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
豆荚 病斑呈近圆形、红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有时呈溃疡状,略凹陷,上密生小黑点,
略呈轮纹状排列。 植株受害严重时不结荚或结荚不结实,豆粒皱缩干瘪
(2) 发病规律 病原为大豆刺盘孢或毁灭性刺盘孢, 属于半知
菌亚门。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茎秆或种子上越冬, 成为
翌年的初侵染源。 田间借风、 雨进行传播。
种子带菌或大豆苗期遇低温或土壤过分干燥时, 大豆出土时间
延迟, 容易引起幼苗发病。 生长后期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成株
期处于温暖、 潮湿的条件下有利于该菌侵染。
(3)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或无病种子, 保证种子不带病菌。
播种前精选种子, 淘汰病粒。 合理密植, 避免施氮肥过多, 提高植
189大豆优质高产问答
株抗病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 雨后及时排除积
水防止湿气滞留。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或实行土地深翻,
减少菌源。 提倡实行3年以上轮作的制度。
②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 按种子重量 0.4%的用量拌种。 拌后闷 3~4 小时。
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 化学防治 在大豆开花期及时喷洒药剂保护种荚不受害。
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600倍液、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溴菌腈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
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