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卷叶螟 (彩图51、 彩图52) 又称为大豆卷叶虫、 豆卷叶
221大豆优质高产问答
螟、 大豆螟蛾。 各地均有发生, 受害株落花落荚, 降低大豆品质。
(1) 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豆叶、 花及豆荚, 常卷叶为害, 后期
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 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 受害豆荚味
苦, 不堪食用。
(2) 识别要点
① 成虫 体长10毫米左右, 翅展18~21毫米, 黄褐色。 前
后翅外缘黑色, 前翅中央有一深褐色斑, 翅基部有褐色波纹, 翅外
缘有两条褐色波纹。 后翅颜色较深, 有两条黑色波纹。
② 卵 圆形, 淡绿色。 卵表面有六角形网状纹。
③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5~17毫米, 头部及前胸淡黄色, 胸
腹部淡绿色, 前胸侧面有一块黑斑。
④ 蛹 体长12毫米, 褐色, 腹部末端尖。 腹部5~7节背面
各有4个突起, 尾端巴棘上有4个钩刺。
(3) 发生规律 大豆卷叶螟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3~4代, 华
中地区每年发生4~5代。 以蛹或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中越冬。 每
年6~10月份为幼虫危害期, 成虫有趋光性。 卵散产于嫩荚、 花蕾
和叶柄上, 卵期为2~3天, 幼虫共5龄。 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
蕾取食, 造成蕾、 荚脱落, 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 一般每荚1头
幼虫, 多有2~3头, 被害荚在雨后常腐烂。 幼虫常将2~3片叶卷
在一起, 成筒状, 并在卷叶内取食。 幼虫比较活泼, 触碰后迅速后
退。 多雨潮湿的年份利于大豆卷叶螟发生。
(4)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作物采收后, 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株落叶, 将其
集中起来焚烧, 减少虫源基数和越冬幼虫数。
② 灯光诱杀成虫 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或地头设黑光
灯, 诱杀成虫。
③ 人工捕杀 在害虫发生初期, 查摘豆株上的卷叶, 带出田
外集中处理或捏杀卷叶内的幼虫。
④ 化学防治 在各代发生期, 查到豆株有12%的植株有卷叶
危害状时 (此时为卵孵始盛期) 开始防治, 每隔7~10 天防治1
次, 连续防治2次。 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222第四章 大豆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500 倍液、 20%氰戊菊酯 1500 倍液、
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 5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
液、 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30%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15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