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霜霉病的症状表现
黄芪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初生淡黄色小点,扩大时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淡褐色至褐色,边缘明显或不明显,叶背产生白色至灰白色霉层,后期呈深灰色,霉层分布不均匀。
发病严重时叶片发黄、卷曲、焦枯,中下部叶片脱落,仅剩上部叶片。在多年生植株上多表现为系统侵染,即全株萎缩,仅有正常植株的1/3高,叶片黄花变小,其他症状与上述侵染症状相同。
二、黄芪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侵染寄主。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在20℃-26℃、相对湿度65%-77%的情况下,潜育期为5d。
在岷县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病情发展缓慢,8月上中旬发病迅速,其后病情继续扩展直至采挖,发病率14.5%-41%,严重度1-3级。
通常中上部叶片发病重,下部叶片发生较轻。降雨多、露时长、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黄芪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黄芪霜霉病发病初期喷施72.2%普力克(丙酰胺霜霉威)水剂800倍液、53%金雷多米尔(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2.5%抑快净(恶唑铜•霜脲氰)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78%波锰锌可湿性粉5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当霜霉病和白粉病混合发生时,喷施40%乙膦铝可湿粉剂2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粉剂2000倍液。
|